博野县属于哪个省哪个市(河北省博野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4 09:48:59    

千年古县博野地处华北平原中部,河北省的中南部地区,黑龙港流域,地处石保廊创新发展引领带、保南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区,属保定市管辖,东与蠡县交界,西与安国市毗邻,南与安平县、饶阳接壤,北与清苑区相连。博野是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县。博野是四省通衢的节点之城。博野是风光优美的生态之城。博野是特色鲜明的产业新城。

历史沿革

博野“以地居博水之野故名”(《太平寰宇记》)。另据《后汉地理志》载:博水源出望都,流经清苑县南,又东北入安新县界,与方顺河合。这里所说的清苑县南,即金代:以前博野县境域。

博野县历史悠久。唐、虞、夏、商各代,今博野均属冀州域。周灭商后,分冀州地为幽、并二州,今博野归属并州。春秋时期晋、荀、吴伐鲜虞,遂为晋地。到战国时代、魏斯、韩氏、赵氏三家共分晋地,隶属于赵。秦始皇并六国于一统,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以地属上谷郡。

西汉高帝(刘帮)十二年(公元前195年),伐燕告捷,遂封卢绾为燕王,改上谷郡为燕国,分置涿郡,今地置蠡吾县,县治在今博野蠡村。

东汉初蠡吾属涿郡。永元二年(公元90年)改属河间国。河间王子刘志被梁冀迎立为桓帝(公元147.年)后,追封其父蠡吾先侯(刘翼)为孝崇皇,因其父陵在博而析蠡吾地,置博陵县(县治在今蠡县境内),并立陵庙设令丞以奉祀,时属中山国。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改博陵为博野县,仍属中山国:所辖,明帝太和元年(公元227年),改博野县为博陵国。

晋时,降改博陵国为博陆县,属冀州高阳国。

北魏时,复名为博野县,属蠃州(今河间)。

北齐废蠡吾县入博野县,治所在今蠡县地,属瀛州高阳郡,北周、隋沿之。

唐高祖(李渊)武德五年(公元622年),于今蠡县设:蠡州,以博野、清苑、义丰(今安国)三县隶之,太宗贞观年间废蠡州,今博野遂属瀛州。未久改属深州。五代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改属定州。

宋(太宗)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博野建永边军,亦谓之博关。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改为永宁军,属河间北道,大中祥符年间隶中山府。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降为博野县。宋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陷于金。

金时,先置博陵郡,后改为博野县,属河北东路蠡州。

元朝,元世祖至元二年(公元1165年),废博野县,以东境(今蠡县地)入蠡州,西境(约今博野地)入蒲阴(令安国县)。至元三十一年又从蒲阴析出。复置博野县,隶保定路。此时,县治仍在今蠡县境。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下保定路,改路为府,领祁等三州,博野县属祁州。同年,博野县城迁建于蠡州西南十八里,这即是今天的县治。

清代以博野县隶保定府。

民国初仍沿清制,隶直隶省保定道。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七月废道,直隶省改称河北省。博野县遂改属河北省。

“七·七”芦沟桥事变后,国民党县制人员闻风而逃。十月份,在中共博野县委领导下;于县城选举成立了博野县人民政府。新政府仍利用原来区划,全县设城厢、城北、城南三一个区,统辖一百二十六个村庄,隶冀中区领导。

一九三八年四月,为便于领导起见,我党对原有区划进行了部分调整,全县分为四个区。另外,满城、望都各有部分村归属博野领导,合划为满望特区。”

一九三八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在日本侵略者的枪炮声中”博野县沦为半壁,城关及部分村庄被日寇占领,政府机关遂由县城迁出,“直到抗战结束前夕,都是随时游移,无固定驻址。

针对日寇占领县城后出现的新情况,博野县委重新调整了区划,撤销了满望特区,所辖村庄分别归原属县,把原属博野的村庄划为城东、小店、河东、河西四个区。:

一九四一年九月,蠡县临近博野的二、八区划归博野。据此,博野对区划又重新做了调整,全县分为五个区,辖166个村。一九四三年二月,又将原来五个区分为六个区。

一九四五年八月,县委根据冀中区委的紧急指示,向县城进军。八月二十日,日伪军弃城逃窜,博野县城解放,我党、政、军进城接收。至此,县直机关又有了个固定驻所,同时,原蠡县划归博野的村庄,重新归复蠡县。全县划为城东、小店、程委、杨村四个区。一九四七年冬至一九四八年春进行了土改之后,将部分村庄折合,增设了刘陀营、白塔二区。

1948年9月,属华北行政区冀中区九专区。

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后,博野县划归河北省定县专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博野县仍属河北省定县专区。

1954年4月24日,撤销定县专区,博野县划归保定专区。

1958年7月5日,撤销博野县,并入安国县。

1962年1月15日,恢复博野县制,仍属保定专区。

1970年,保定专区改称保定地区,博野县仍属之。

1994年12月,改属保定市(地市合并)。

行政区划

1945年9月,中共冀中七专区将原属蠡县的62个村庄归复蠡县,博野县行政区划调整为4个区:一区驻城关,二区驻小店,三区驻大程委,四区驻北杨村。

1948年6月,全县设6个区:一区驻城关,辖城关、冯村等22个村;二区驻小店,辖小店、东墟等23个村;三区驻大程委,辖大程委、杜田庄等20个村;四区驻北杨村,辖北杨村、城东等23个村;五区驻刘陀营、辖刘陀营、南小王等18个村,六区驻白塔,辖白塔、庄窠头等18个村。

1950年12月,又合并为3个区。第一区驻城关,,第二区驻小店,第三区驻大程委。

1952年1月,成立博野县人民政府。

1953年5月,开始划乡。区公所以下设36个乡:第一区辖12个乡,第二区辖12个乡,第三区辖12个乡。

1954年7月,撤销区公所,县人民政府直辖36个乡。

1955年3月,博野县人民政府改称博野县人民委员会。

1957年9月,36个乡并为10个乡(城关、东墟、小店、北杨村、城东、冯村、同连、史家佐、大程委、顿家庄)

1958年7月5日县制撤销,城关、小店、北杨村、冯村、城东、同连6个乡并入安国县;大程委、东墟、顿家庄、史家佐4个乡划归蠡县。1958年8月,原博野县辖区内成立:旭光(博野),崭新(大程委),红星(城东)三个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的体制,10月崭新公社划归安国县。

1962年1月,博野县制恢复,白沙庄归安平县、王各庄由安国划归博野。原博野县各村全部划回,县辖11个人民公社,各公社设管理委员会,以下设生产大队:城关辖15个、东墟辖15个、小店辖15个、北杨村辖11个、城东辖12个、冯村辖11个、南小王辖10个、同连辖7个、庄窠头辖10个、大程委辖14个、杜田庄辖9个。

1968年12月,全县相继成立县、公社、生产大队革命委员会,撒销管理委员会,其行政区域未变。

1982年l月,撤销博野县革命委员会,恢复博野县人民政府,3月撤销各人民公社、生产大队革命委员会,恢复公社,大队管理委员会。

1983年4月,撤销城关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建立城关乡人民政府。10月其他10个人民公社相继撤销并建立乡人民政府。

1984年3月,全县130个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改为自治性质的村民委员会。7月城关改建为城关镇。

1985年博野县下城关公社、东墟公社、北杨村公社、小店公社、城东公社、冯村公社、南小王公社、同连公社、庄窠头公社、大程委公社、杜田庄公社。

1987年改称博陵镇。

1990年12月,程委、小店先后撤乡建镇。

1991年10月,于博陵镇设居民街道办事处,下设6个居民委员会。

1992年底,博野县人民政府辖3个镇,8个乡,133个行政村,139个自然村。

1996年1月26日,博野县属乡镇合并。撤销冯村乡、博陵镇,合并设立博野镇;撤销杜田庄乡、庄窠头乡,划归程委镇管辖;撤销同连乡,划归南小王乡管辖;小店镇、城东、北杨村、东墟三乡保留原建置不变。乡镇合并后下辖乡镇调整为3镇4乡,133个行政村,139个自然村和6个居民委员会。

2002年11月,博野县城镇居委会从隶属博野镇改为县社区居民委员会管理办公室管理。城镇居民委员会调整为六个:育才、千禧、兴华、北环、东环、向阳。

2003年3月,博野县城镇居民委员会兴华居委会并入育才居委会,东环居委会并入北环和向阳居委会。调整合并为4个:育才、千禧、北环、向阳。

2013年12月12日,东墟乡人民政府变为东墟镇人民政府。

2016年1月,博野县撤销北杨村乡设立北杨镇,以原北杨村乡行政区域为北杨镇行政区域;撤销城东乡设立城东镇,以原城东乡行政区域为城东镇行政区域。

2017年博野县共6镇1乡,分别为:博野镇、小店镇、城东镇、北杨镇、东墟镇、程委镇、南小王乡,建制镇比例85%。有行政村127个,6个自然村。社区11个。南小王乡正在进行撤乡设镇工作中的政府审批环节,审批通过后博野县建制镇比例达到100%。

2019年1月,博野县南小王乡人民政府变为南小王镇人民政府。

2022年博野县辖博野镇、程委镇、小店镇、东墟镇、城东镇、北杨镇、南小王镇7个镇,127个村民委员会、11个居民委员会。

2023年全县总面积331平方公里,辖7镇127个行政村、11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22.5万。

相关文章:

年终奖大家都发多少01-20

饭店多少平需要上喷淋01-20

深圳幼儿园社保多少01-20

科目二补考教练收多少01-20

做手术职工报销多少01-20

出狱能给多少生活费01-20

做加油站得投资多少01-20

20万二厘利息是多少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