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读书不行,太功利了!”
“上大学就是为了改变命运、赚大钱,有什么不对吗?”
“要有职业责任心,这样工作太功利了!”
“这样的公司太功利了!”
读书、学习要带功利性吗?
总是会有人出来问这个问题,有的人责怪你读书太功利,有的人责怪你读书毫无目的性,走马观花。
到底怎样才是对的?
“功利”到底是个好词还是坏词?
如何区分“功利性”和“目的性”呢?
对于社会大众来说,整体氛围来讲,“功利”应该是个贬义词。
他们想要表达的“功利”其实牵连的关键词有:
“没有耐心”
“只被利益驱动去做事”
“无视他人的感受”
“不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贸然行事,拔苗助长”。
当然可能也有一部分“实用主义”的意味在里头,但是因为以上关键词也联结其中,大部分人连“实用主义”都给踩坏了,予以全盘否定。
而“目的性”是指一个人有目的地采取行动计划,目标明确,执行力强,这是一个很好的品格和优点。
有时“太有目的性”被人诟病,只是因为没有尊重人事物的发展规律而已,还缺乏掌握某种信息。
那不意味着“目的性”就是个缺点,就是一件坏事。
01
其实,读书学习是一个过程。
学习通识教育的内容,或者想了解碎片化的内容获取灵感,万万不可带功利的心态,不过,尽管不能带功利的心态,也要有目的性地学习。
盲目地提倡没有功利性、无欲无求、佛系学习、云淡风轻、不计较得失,反而是极其功利的,不过是浪费时间,纵容自己。这样的无反馈学习也很难坚持下去 。
但是学一门专业,一门技术,必须要有点功利的感觉,要有大大小小的目标,阶段性去实现,同时得控制自己、规劝自己得有耐心,尽可能地尊重人事物的发展规律,兼顾做到人性化和妥善处理事情。
学习是有一个阶段性的过程的。
一开始,可能目标是大量涉猎,充分去理解,这个叫做入门。先理解了,懂了,后面才能更多地去行动。
接下来,就是要制定目标了,要有目的地去做。提前做好计划、规划。
完成一个目标之后,再制定下一个目标,依次突破。
对于一门学问,人的进步可能呈现二次函数上升曲线,也可能呈现直线上升曲线。
对于有的人来说,某些时期缓慢进步,微小得让自己和他人意识不到进步,甚至怀疑自己,但是持续坚持和积累下去,到了某一个点就爆发了,急速上升,取得巨大进步。
对于有的人来说,可能某方面领悟力比较强,一开始就是呈现高速进步的,后面也是匀速进步,一样也取得巨大的成果。
02
现在的社会,信息大爆炸,读书学习越多,就会越发现一个道理“吾生而有涯 ,而知也无涯”。
这个世界的知识和信息那么多,你觉得你这一生能够看完世界的所有书籍吗?
你觉得你能够懂完任何事物吗?
你觉得你真的有资格站在上帝视角评论一件事吗?你觉得你能够做公知吗?
人只能在自己深入的领域可以比较自信、甚至故作权威地发言两句而已。
一个农民不必嘲笑一个专攻材料学的博士不懂得插秧这么简单的事情,尽管那是农民眼里的“常识”,他认为所有人都该懂,不懂就是超级大傻瓜。
“术业有专攻”,对于非自身专业的事物,人难免会有自己疏忽的地方,有不懂的地方,哪怕是人们认为的生存生活常识、基础科普。没错,一个很聪明的人也可以是傻瓜。
老一代人也不必嘲讽当下的年轻人都“垮了”,他们大多也不是专攻青年研究领域的人,说出的话实在不具备参考性,顶多只能当业余谈笑罢了。
要想做成什么事情,我们需要稍微“有目的性”地获取知识,即有目标、有重点的获得自己当下最需要掌握的知识。
人在最开始的阶段,需要不功利性地去读书和学习,但是也不意味着完全不功利性,还是得有一点点目的性——这个目的最起码是:你读懂了这里面讲什么、里面要阐述什么原理,为什么很多入门书都有课后问题需要你去作答,就是这个道理。如果你一个都答不上,也没答对,那么说明你没有读懂,读了当没读。那么你要这种“无功利性”干嘛?不求甚解,浪费时间吗?
到了后面的阶段,越往后面这目的性就得越强,看起来有点功利性的感觉了。有明确的目的,读书越来越快,从原来的读书很慢,到一目十行。从原来的不筛选信息,到后面的筛选越来越快,能够果断地选择什么是自己需要的。
人也要分清楚什么时候自己是想要读什么书、看什么内容,是拿来生活调剂品,缓解情绪压力的,这种当然不需要有目的性啊。相当于娱乐了。娱乐,对于每个人来说功利性是极强的,每个人都希望从里面找到乐子,然后开怀一笑。
但是让自己一直毫无目的性地学习的人,无疑是自欺欺人,这到底是不食人间烟火,还是浑浑噩噩、愚蠢?这是读书人的清高?当然也有人喜欢这种活法,无可厚非。
03
如何区分“功利性”和“目的性”呢?
主要看这3点
1、你有没有尊重自己本身要做成某件事物的过程?
在行动的过程中,要出初步成果和大成果,很多时候需要突破某个时间点,越过了某个坐标点,才能看到曙光。
就像一个二次函数曲线图,这是针对做成这件事所有人的必经过程,这是符合人性规律的,符合人的发展过程的,符合人的大脑规律和生物学规律的。
而你呢,却无视自身的这个规律,想像一次函数那样直线上升,直达高点。你是上帝还是神?
你学习一个新技能,你想速成,几周做到。可能吗?就算学到了,你真的能够灵活运用?很有可能非常限制你的发挥,你的知识储量非常有限。野班子出身,和科班出身还是有点差别的。就算不是科班出身的,也得尊重这个学习过程,才有可能做得有点起色。
除了自身推动,或者有外力推动你呈现一次函数那样走,有外界的人企图让你呈现那样的走势。达不到就戾气满满,这也间接损害了别人,要知道这个能量场可是会影响到周边人的,还容易让别人引起更大的误解,使得事态发展更加差劲。
这也无疑是功利的。
区分功利性和目的性,最关键的就在于这里。
有目的性,是看到你阶段性的成果之后,感到满足,从而更有活力地进行下一阶段的。而在不同阶段,时间长度不同。不能强求。
就像你养育一个小孩,像儿童教育专家就知道,6岁以前的小孩博闻强记,是记忆的最好时期,让他们牙牙学语、背诵经典、倾听好的音乐是最好的,可以提高大脑智力。7岁后小孩不再完全相信父母,开始有了一点自己的小心思,只会接受外界信息输入的70%。到了10岁左右就更加了,青春叛逆期,只能接受外界信息的60%左右了,而且会质疑父母的说法。到了十四岁,基本上具备自己的独立思想,只会稍作参考家人的说法了,更多的会通过自己的行动去验证。
孩子的不同发展阶段,有的阶段是3年,有的是1年,有长有短。中国很多父母不懂这个,教不好孩子就抱怨、无奈,就谩骂,更加恶性循环。所以尽管他们自认为没有带功利性地扶养孩子,也是功利的。哪怕是对孩子没有培养目标、直接放养的父母,也是功利的,他们贪图孩子陪伴身边带给他们情绪上的欢乐和精神上的陪伴。他们没有尊重孩子的人性规律,一切没有按照人事物规律去对待的,都是功利。
尊重自己和他人的人性规律,在乎自己的感受,也在乎和自己采取行动相关联的人的感受。
2、你有没有明确的目标?
为了利益,有的人是想炫耀,或者为了金钱,权力等等,而去做一件事。看起来是不是很功利?
不过别害怕他们的野心勃勃,更别担心他们的野心勃勃能够对你造成什么危害。这种看起来很功利的人,你要是具体让他们说出什么明确的目标,十有八九没有。
剩下一个里面唯一一个能够说出明确目标的人,他但凡能够拿出巨大的执行力去做,那么他也值得获得那些世俗成功。绝大部分根本就没有这个执行力,他要是真的有这个执行力,为什么不可以是他呢?
你知道具备强大的执行力有多难吗?大部分都不具备多大度执行力。能够克服人性弱点做到的,那已经很了不起了好吗!这样的人,他有点世俗功利目的又如何?我们为什么要否认他呢?而不是良性引导他?
这种人看似世俗功利,口口声声说我要这个要那个,其实是最天真的人。
就像经常看到的很火的网络评论:“以前我想着清华北大选哪个好,后来我才发现我哪个都考不上。”,“以前我想着选老婆,选像刘亦菲那样的,还是选像范冰冰那样的更好,后来我才发现我都没得选。”。
每个人在道德范围内都可以去最大化争取自己认为好的东西、自己想要的东西,我们对他们没有什么好诟病的。给别人扣上一顶“功利”的脑子,反而有一种书生的清高穷酸气,他们也没吃我们家一颗大米不是,上辈子也没挖我们祖坟。
他们要真的只是为了这些利益而驱动去做事,也不是不可以。毕竟要做到的难度也很大,就相当于登上珠穆朗玛峰。在实现的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以及有时某阶段周期太漫长,难熬到就已经让他们打退堂鼓了。
至于不择手段地通过损害他人利益、破坏规矩来达到利益目的的,也没有他们想象得那么容易。在庞大的监督体系下,某一天很容易就能够把获得的全部吐出来,落得身败名裂的地步,还浪费了前面花费的所有努力和时间,得不偿失。
大部分人不会走这条路子。智商正常点的人都会想着努力学习,规避雷区——这样自然而然、不由自主地就会表现得颇有道德品格了,这样的人凭借实力获得他们要的利益、权力、财富、荣誉,又有何不可呢?
所以,即便他们是为利益驱动去行动的,又怎么样呢?
他们尊重了事物的发展规律,也尊重了社会的规则,尊重了人性规律。
看似功利性,其实也不全然。
3、你有没有耐心?
看你的心态,看你对细节的态度,看你对问题的处理方式,看你对挫折的反应是怎样的。看你是不是一个注重经常调节心态和心境的人。
04
在信息大爆炸时代,“无用之学,方为大用”这句话还是很盛行。
说真的,我一点都不喜欢这句话。这句话实在是太模糊,太笼统了。
这个世界的知识信息何其多!我们就算是再活几辈子都学不完。
什么有用的无用的都去学一通,那脑袋不得炸了?发明出计算机电脑,就是为了简化的。
完全不追求点实用性,完全不分出点有用无用,那就很容易陷入“娱乐至死”的局面了。人这一生就这样如同行尸走肉了。
知识信息本身没有“有用”“无用”之分,不过是人们人为地给它加上了色彩。
一个材料学专业的博士,不能对一个生物学专业的博士说,他生物学专业的知识信息都是无用的吧?那反过来说,那岂不是生物学专业的博士,也能说材料学专业的东西都是无用的了?
那对于大部分老百姓来说,他们非要分出有用无用,是藐视知识吗?也不全然是。为什么有很多在他们眼里无用的知识信息,在别人眼里是有用的呢?
那可能是因为思考方法不一样,测试、实验条件以及时间不足,让他们没有耐心去验证。
往往专家型、高校人才更容易有健全的实验器材、充足的科研经费去验证到底“有用”还是“无用”?
大部分人最多只能粗浅地测试一下,断定哪个有用,哪个无用,当然也有人能够更大的完善自己的测试机制,不缺乏一些企业、一些人做到了。
他们不会“有用”还是“无用”这个问题又半点的困惑,更不会听人教导,把更多时间精力放在别人认为有用的事物上,更不会盲从别人认为某些事物就是无用的。他们会把更多经历放在自己认为所谓有用的事物上面。
不同人的思想见解不一样,见识视野不一样,他们对于有用无用知识信息的划分也是不一样的。自古以来这就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完全无需辩论。
只是对于一个有目的性的人来说,就会去把它们分类,人是很有限的,不仅仅是生命时间,还有精力。
我们读书学习,不必功利,但是多多少少要带点合理的目的性,我认为这是很合理的。
在书籍满天飞、信息全网飘的今天,完全没有目的性,就有虚度人生、盲目浪费时间的嫌疑了。
还是得有目的性。
比如说你现在看我在今日头条发的这篇文章,你带着什么目的性?
首先,你能够点开我这篇文章,我猜肯定不是为了找乐子来作为生活调味剂吧?我这标题看起来就是严肃派的,可不是嘛!
那么你也不可能是为了学习什么专业的东西,学习技能类的东西。因为我这个也没给你说要干嘛干嘛。
所以,结果就剩下一个了,你看我这篇文章是为了获得碎片化的一些灵感,这有助于你的思考,你希望额外获得一些新的思考视角和方向,这对于你来说或许有所意义。
对不对?
还是要带点目的性的。
那完全没有目的性地看我这篇文章,那可能是不小心点开的,点错了,又或者是最近刚好对这个感兴趣,有自己的思考和困惑,甚至可能困惑比较大,我这篇文章居然成了缓解情绪压力的了,尽管不是娱乐文,对你来说却胜过娱乐文(作者发出姨母笑)。
一般来说,在信息大爆炸社会,我认为,做大部分事情,都带着目的性,绝对是一个优点。
但是呢,大部分带着目的性的同时,偶尔有时会呈现出功利性的表象,这是很正常的。
只要你具备目的性,有着想要实现目标的倾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无法实现的反面,人不由自主地就具备这个“锐气”,一个有着明确目的的人,有时也会看起来功利。但这不意味着他是个功利的人。
为什么呢?
一是因为自己暂时缺乏某种知识信息点或者技巧,人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懂完,不可能分分钟具备上帝的视角,更不是超人;
二是因为人不可能时时刻刻心态都很好,也会有疲惫的时候,有时候可能心态有点不大好,焦虑,急躁等等,需要注意心理调节。
如果想学到什么获得什么,最好也得师傅领进门,不要自己单独去摸索。当然认为自己思考技术很牛的人,也能自己独自学的,就是深入干了好几年、不断总结、有所阅历的师傅大部分比你强,有些点你是搜不到的,也想不到的。
我只强调,我觉得现在是一个分工越来越明确和精细的时代,术业有专攻就好,并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涉猎点其它方面好的东西,像鲁迅的“拿来主义”。
像那种“T”型人才也是值得提倡的,之前看到有个问题说“成为专才更好,还是成为通才更好?”,这个问题真的没法回答。
人真的是很有限的,但是人们往往没有自知之明,把自己想成是超人,无所不能,长生不老。
反正,没有必要永无止境地沉溺在知识的汪洋大海里。适度让大脑休息一下,有时候停止思考,也是一种能力。
相关文章:
出国坐飞机多少钱01-19
买奔驰保险多少钱01-19
香港工人退休金多少01-19
房产做抵押利息是多少01-19
上诉需花多少钱01-19
车祸救助金是多少01-19
取消快递员号码是多少01-19
土地能够流转多少年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