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首亭台楼阁的古诗词,琼楼玉宇,皆是岁月的深幽和宁远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08 10:03:32    

滕王阁

【唐】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诗人于第一句写滕王阁所处位置,开篇平和朴实,滕王阁巍峨壮丽,这简单的描摹,不禁让人想起当时滕王在这高阁上宴请宾客,那宾客盈门,车水马龙,个个鸾铃马车,处处华贵的琳琅玉佩随步摇动作响的景象。如今玉鸣戛然,再也没有歌舞喧哗声,徒留空荡的滕王阁在此地见证时光的变幻。

滕王阁朝夕景象各有不同,清晨,画栋之上飞腾着南浦的白云。日暮时分,珠帘将西山的雨卷起。写出滕王阁的寂寥,又极富神思妙想。

繁华过后才显得更加萧条,窗外云彩的影子倒映在水中,流动着、漂浮着。斗转星移,人事变迁,几度春秋几时风雨。徒叹时光流逝,好景不长。

昔日游赏玩乐于高阁中的滕王如今已无踪影,而只有那长江水自顾流淌。

众星拱月的滕王阁,当时景致虽热闹,但现今的影像更古朴典雅,也如王勃自己所写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种引人遐思的美,才成就了滕王阁最独特的魅力。

登锦城散花楼

【唐】李白

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

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

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

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

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游历成都时的作品。此时李白正值青春年华,诗中洋溢着年轻人的朝气。此诗写散花楼之华美,继而写楼上所见景物,抒发了登楼的愉悦之情。

红日高高挂天空,光芒洒照在锦官城的城头,朝霞艳光四射把散花楼映照得光彩耀人。散花楼内描金的窗棂间夹着雕饰华美的门户彩绘,如织锦闪耀着光辉,透亮的珍珠点缀着丝绵薄纱的帘子,帘子间悬挂着透绿的玉钩。从门窗到室内装饰一物一景都华丽不凡,尽显小楼的富丽堂皇,精致繁丽。

诗人开始登楼,在台阶下望着散花楼,小楼的台阶一层叠着一层,一眼望去似乎高耸直入云端。登上高处,诗人极目远望以舒解内心的烦忧。将台阶比作飞梯入绿云。气势之阔大,景象之壮美,已显示出李白的夸张笔法。

从朝霞到日暮的潇潇细雨,江流碧波在雨中荡起波纹,江水弥漫环绕着双流城。整座城市在雨中江水的环绕下充满似水柔情。

最后一句点出作者的主观感受:今天的登高望远,犹如上了九重天游览一样,内心异常满足。

李白先写散花楼一天之内的景色变化,而后进入散花楼,写楼内景象,描摹精细。后登高远望四周,东到三峡,南至双流,意境飘逸深远。初步展现了青年李白的大气诗风,此时的他犹如雏凤在巢,终有一天将遨游九天。

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首诗是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而作的怀古抒情之作。

诗人来到凤凰台游览,想到凤凰曾在这里栖息的传说,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然游赏,如今,凤凰早已飞走,只留下空荡荡的凤凰台,山边江水依旧自顾东流。

“凤凰台上凤凰游”,诗人叠用两个凤凰,后一个“凤”字读来朗朗上口,明朗轻快,但是意寓深厚——古代的凤凰是祥瑞的象征,而繁华已落尽,凤凰也已经飞走。伫立凤凰台畔,思绪万千,遥想吴宫昔日繁荣景象,如今几多凄凉,鲜花野草将荒凉的小径深埋在原野里,风吹草低,野花飘摇,吹起旧宫殿的灰尘。晋代以来,多少彪炳一时的权贵人物身后只余荒冢古丘,在历史的长河里消失殆尽,过往的辉煌再也不复存在。

“三山半落青无处,二水中分白鹭洲”:诗人并没有沉浸在对过往繁荣、今日萧条的空寂愁绪里,而是放眼遥望远山近水。三山指金陵城西长江边上三座并列的山峰。三山相连。在云雾缭绕间若隐若现偶见青葱的山影,山峰的剪影仿佛落在青天外,那永恒不变的江水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两个方向,而江水依然顺着既有的轨迹不断流淌。

在李白看来,一切繁华终会落幕,过往辉煌都会烟消云散,而只有自然会永恒持续下去。所以,在李白的诗中,赞美自然的神奇之句无处不见。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最后一句又回到现实社会的角度上,陆贾在《新语·慎微篇》中写道:“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浮云就是那遮日的罪魁祸首,而遮蔽圣上的就是那奸邪之臣。后写浮云蔽日的后果,金陵北望长安,诗人站在金陵凤凰山上,奸臣当道,污吏横行,长安怎么会知道我们内心的悲叹呢!

这一语是诗人内心忧国伤神的肺腑之言——忧愁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愁奸臣为非作歹,也忧愁有才华的贤者不得重用。

全诗一、三联写景,二、四联写时光变幻,借过往繁华对照现实悲凉,兼具时空变幻的壮阔之感。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正值暮冬腊月,已步入晚年的杜甫去往三峡的路上泊船于岳阳城下。登楼远眺,回想一生只觉苍凉。首联对仗,“昔闻”是对过去的想象,“今上”是现在的切身体会。时空转换,今日诗人终于登上了岳阳楼,看到了洞庭水,虽有梦想实现的喜悦,但更多的却是多年的抱负还未实现的无奈。

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只用十字描写浩瀚磅礴气势,洞庭湖水将吴国和楚国一分为二。日月星辰、天地都漂浮在湖水中,“浮”写出了动态气势,看得出杜甫笔力之雄健。而“浮”字又有漂泊感,让人感叹浮生若梦。

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写作者感慨,诗人感叹自己身世,他不但政治生活坎坷,精神上受挫,物质上也异常艰辛,拖着苍老的病躯,独自漂泊天涯,却无人问津,无人赏识,只有一叶孤舟陪伴。

尾联写面对这浩渺的洞庭湖水,诗人不只是感叹自己穷愁潦倒的身世,更心怀苍生,凭栏四望,不禁涕泗横流,老泪纵横。

写下此诗时,杜甫已经五十七岁,他此时身患肺病及风痹症,右耳也已失聪,只能靠药物维持已经老病不堪的身体。从身体到心理再到精神上的苦痛折磨,使得杜甫在两年后就黯然离世。

诗圣之所以为诗圣,不仅只因他的诗有圣人风范,更是因为他心系天下,敢于为底层百姓发声的现实主义精神辉耀古今。

同崔邠登鹳雀楼

【唐】李益

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

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

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

风烟并起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

鹳雀楼位于蒲州古城,黄河岸畔。当时兴建此楼是为了瞭望敌情,后唐代诗人于此楼集会游宴,登高吟诗。王之涣笔下的鹳雀楼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用最简单的语言描绘出最壮观辉煌的景象和最真挚的情思。而李益笔下的鹳雀楼则有着别样风情。

大汉王朝的箫声已经沉默,魏国的山河也如夕阳般缓缓落下。怀古思今而伤神,当时的唐朝也已经没落,藩邦割据动乱不堪,哪有什么永远的辉煌灿烂啊!

往事已过千年,但那份忧愁还是无法释怀,真可以说是千年恨,一时忧。

风烟骤起,登高远望,何时归乡,这满目的萧条景色让人不禁感伤。又是一年春去,又是一次登高远望。触景生情,追念往昔,叫人徒增怅惘,与其遥想过往云烟,不如欣赏眼前美妙的景致。

怀着愉悦的心情登鹳雀楼,看云烟栖息,看薄雾缠绕,看流水东去,你的视线会变得开阔,心胸也因而变得更宽广。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是作者还乡途中逗留武昌时所作。作者登临黄鹤楼遥望汴州,感到家乡越来越近,思乡之情也因之更切,所以提笔写成了这首满怀乡愁的诗作。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诗人登临黄鹤楼联想到“仙人升天”的传说,并以此着墨,呼应题目引出下文,借传说营造全诗意境缥缈虚无之态。“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颔联是诗人物是人非的感叹,也从侧面体现了黄鹤楼高耸入云的巍然态势。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诗人登高望远,“汉阳树”历历在目,“鹦鹉洲”芳草萋萋,叠词的运用增添了诗歌的音律美,此联虽是实写登楼观景,但万物皆在眼前的情景又侧面衬托了黄鹤楼雄伟壮丽。“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日暮昏昏之时,高楼远眺烟波浩渺的江面,难以识别家乡在何处,令人生发思乡愁情。

清凉寺

【唐】温庭筠

黄花红树谢芳蹊,宫殿参差黛巘西。

诗閤晓窗藏雪岭,画堂秋水接蓝溪。

松飘晚吹摐金铎,竹荫寒苔上石梯。

妙迹奇名竟何在,下方烟暝草萋萋。

清凉寺内因有著名的文殊圣迹“清凉石”而得名,是五台山最早兴建的寺庙之一。在唐代,清凉寺曾被誉为中国的佛教首府,是整个国家的镇国道场,地位极高。温庭筠此诗描写了清凉寺的建筑,还有周遭的环境。一别以往艳丽的风格,此诗写得异常清俊,富有生趣,又不乏寺庙古刹的清幽沉静。

首联写诗人独自走在去往清凉寺的小路上,只见黄色的花儿渐渐凋谢,红色的树叶簌簌下落,堆满了小路。远远望去,宫殿参差错落,矗立在那青黑色山脉的西边。

颔联写推开藏书阁的窗户,看到那巍峨的雪岭,茫茫雪岭如画风光尽收眼底。

颈联写青翠的松树,傲骨峥嵘,庄重肃穆。清风拂过,响起击打金铎的乐声。空谷回音,铃音清雅,仿佛在感召着众人。在这样的环境下,诗人缓缓登上沾满碧青色苔藓的石板向上而去,只觉得心神安定。

尾联写诗人攀登到山寺的最高处,他来清凉寺里寻找传说中的神迹,可那神迹究竟在何处呢?站在高处向远处望去,只见那烟霭沉沉浮浮,芳草萋萋清清连着天。此句意味深长,作者没有找到神迹,心中的愁绪伴随着夜晚的雾霭一起浮沉。

岳阳楼

【唐】元稹

岳阳楼上日衔窗,影到深潭赤玉幢。

怅望残春万般意,满棂湖水入西江。

此诗视角独特,不写楼内的精巧,不写楼外的远阔,而是重点描摹岳阳楼的倒影,别有一番意韵。

首句,日光播洒,岳阳楼上的古色窗雕刻花倒映在碧波万顷的悠悠洞庭湖水中,进而联想到水底龙宫中的龙女。

后两句诗人将惆怅之情融入景中,怅然地望着窗外已然衰落的残春景象,心怀万般愁意。与之对照,这洞庭湖水却潇洒地顺流而去,不受任何羁绊。

其实,这也是诗人内心深处的独白——我多想也像这湖水一样,静寂时细水长流,狂放时奔流而去啊。

四鼓出嘉会门赴南郊斋宫

【宋】陆游

客游梁益半吾生,不死还能见太平。

初喜梦魂朝帝所,更惊老眼看都城。

九重宫阙晨霜冷,十里楼台落月明。

白发苍颜君勿笑,少年惯听舜韶声。

这首诗是陆游晚年的作品,诗人用质朴悲凉的语言写出了古建筑的深邃、静谧。

诗人客居他乡,年过半百之际,驱除胡虏的希望依旧渺茫,只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大宋收复失地。诗人在梦中回到被皇帝赏识的场所,醒来却只见苍茫的旧城。

遥远的九重宫高处不胜寒,清晨的霜凄冷不已,夜晚的明月照落在这十里楼台。一早一晚,景象虽阔,却寒冷凄清,也像诗人的心情一样。

到如今,诗人已白发苍苍,容颜老去,他说:希望您看到不要嘲笑我,人在年少时都喜欢听一些太平盛世的舜韶之乐啊。

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这首小诗中,我们可见陆游一片丹心为国,虽身已老却依旧心系天下的豪迈气度。

相关文章:

年终奖大家都发多少01-20

饭店多少平需要上喷淋01-20

深圳幼儿园社保多少01-20

科目二补考教练收多少01-20

做手术职工报销多少01-20

出狱能给多少生活费01-20

做加油站得投资多少01-20

20万二厘利息是多少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