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赵晓晨 实习生庞卓咏 佛山报道
当年轻人抢购奶茶“剪纸杯套”、电竞玩家为醒狮皮肤氪金时,佛山的非遗技艺又一次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走红。上个月底,在岭南四大名园之一的梁园,一场香云纱联合时尚秀以“云纱织梦”“锦绣华章”“无界新生”三大篇章,将香云纱从唐宋染整技艺到现代高定礼服的千年脉络具象化。展厅内,中国建盏非遗传承人孙慰平带来的曜变天目盏与香云纱同台辉映,更让观众直呼“穿越千年”。
不久前,禅城张槎街道本土企业佛山市瑞蒽服装有限公司与“中国服饰”品牌签署品牌战略合作协议,将运营“中国服装”国潮品牌,从传统代工向自主品牌运营跨越升级。佛山香云纱标准品牌匠曼延也与瑞蒽服饰签订战略协议,将全国首个中国服装香云纱IP落户禅城。
非遗的活化密码正渗透进城市的毛细血管。适安里古民居群、祖庙东华里等地打造非遗示范体验区;佛山古镇打造沉浸式功夫戏剧《鸿武魂》;剪纸传承人邓春红跨界合作奶茶品牌;新派剪纸艺术家陈粉丸与可口可乐公司合作,推出“粉丸 可口可乐”龙年限定款……
文创产品的创意背后,更深层的产业变革正在发生。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观察发现,禅城正尝试以借助品牌建设带动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攀升、以IP联名拓展市场边界、以空间再造激活消费场景,为“制造业当家”的佛山故事写下充满想象力的文化注脚。
千年非遗撬动纺织业升级新范式
香云纱,又称莨纱绸,是一种古老的手工染整丝绸面料,在丝绸的基础上加入佛山特有河泥和薯莨晾晒制作。它以“三蒸九煮十八晒”的极致工艺,一直被誉为“面料界的爱马仕”“纺织界的软黄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岭南文化瑰宝、佛山匠心名片。
日前,佛山市匠曼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也与瑞蒽服装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打造中国服装领域首个"一类IP香云纱标准作品"。这一合作不仅标志着香云纱从传统手工艺向现代产业标准迈进了一大步,更为禅城张槎5800家纺织企业探索非遗与制造业融合路径提供新思路。
作为中国针织产业重镇,张槎街道坐拥3.7万家针织服装市场主体、5800家上下游企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是全国最大的针织面料及服装产业基地之一。
瑞蒽服装创建于1992年,是张槎本土集品牌营销、研发、设计、制造、经销为一体的服装企业,企业曾斥资超千万元,对生产车间进行全方位升级,覆盖辅料仓、裁剪房、缝制车间等全生产流程,凭借数智化转型,企业最快仅需7分钟就能将一件衣服从原料变成成衣,是张槎纺织企业转型升级的代表。
佛山市匠曼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则是香云纱领域享有盛誉的生产和销售企业。去年,公司凭借其香云纱五行包包系列和清明上河图系列,在全国3000多款产品中表现突出,连续两年荣获“中国好礼”称号,成为全国唯一一家以香云纱产品上榜的企业。
此次瑞蒽服装与匠曼延强强联合,催生出"非遗美学+智能制造"的创新发展模式。匠曼延文化总经理郭强表示,匠曼延与中国服装IP的深度合作,标志着香云纱这一传统工艺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香云纱作为千年非遗技艺的代表,如今已逐渐受到国内外市场的广泛关注,但普及度仍有待提升。香云纱标准化建设,为行业规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更有助于香云纱走向国际舞台”。

(模特身穿香云纱服饰。庞卓咏摄)
中国服装定制展示中心也于不久前在张槎街道揭牌,将有助于企业制定行业新标准,推动传统针织产业向高端时尚领域跃升。佛山市瑞蒽服装有限公司董事长冯永国表示,瑞蒽服装有33年的历史,近年来通过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服装IP香云纱系列产品,不仅承载了千年的文化记忆,将企业的专业制造能力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度融合,使传统制造焕发新生。
禅城玩转“老手艺”和“新经济”
指尖轻触屏幕,新石器时代的陶罐便与当代艺术瓷瓶在虚拟展馆中隔空对话。在佛山美陶湾上线的佛山数字陶瓷文化博物馆,不仅是全省首个数字陶瓷文化博物馆,更以现代交互技术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南国陶都文化。
这一数字化场景正是禅城非遗文化“破圈”之旅的缩影。2024年,禅城接待游客1288万人次,同比增长23.4%,这背后离不开传统文化与商业创新的深度融合。
当香云纱走上T台,“老手艺”和“新经济”如何在禅城产生了化学反应?
非遗从文化记忆变成情感载体,消费者买的不仅是工艺品,更是文化认同。禅城的思路正是把文化符号转化为消费触点,通过“文化要素×技术创新×商业洞察”实现真金白银的产业升级。
比如,龙狮文创开发广州、香港、北京等近40个城市系列醒狮T恤,在世界各地开设近200家实体门店,将岭南在地文化传播到全国各地。岭南建筑式样突破了地域限制,成为克拉银河珠宝设计中的窗花纹样吊坠。佛山狮头扎作非遗传承人欧琦辉团队专注醒狮文化IP的开发及醒狮文创产业化研发,和众多头部游戏企业进行紧密合作。
剪纸传承人邓春红跨界合作佐敦道奶茶,将剪纸元素融入商品包装,大受欢迎。艺术家高漪山为Shake Shack佛山首店刻画醒狮衔堡,打造出了融合美式潮流文化与佛山醒狮文化的全新空间。
科技色彩也为非遗注入了硬核动能。禅城积极将传统与现代科技结合,在非遗中融入新兴技术。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上线全省首个数字陶瓷博物馆,用全新技术讲述石湾陶文化故事。佛山狮头扎作非遗传承人欧琦辉用3D打印技术打造名为“狮涵·美光”的狮头,高科技+非遗“潮”上央视。“全球醒狮第一街”IP项目落户南庄镇美里新天地,项目将以醒狮IP为主题的沉浸式体验场景,集合醒狮文化资源挖掘、巨型狮王展演、文创产品展销、潮流时尚商业等新兴业态。
文旅融合的深层变革在数据中显现。2024年,禅城文体娱乐业规上企业新增40家,占全市(新增63家)比重63.5%;全区存量109家,占全市(243家)44.86%,新增企业入库后,禅城占比48.69%。
不只是IP联名下的爆款单品,更在于激活消费新场景。禅城通过城市更新把传统的文化场所变为文旅消费场景,以岭南文化民俗推动城市格调提升,推动祖庙博物馆和南风古灶夜游开放,开发梁园景区夜游演艺项目,成功活化和打造佛山秋色、行通济、游朱紫、北帝诞、孔子诞、霍氏家庙等品牌,让老故事讲出新文化,促进全域文商旅生态融合发展。2024年,禅城接待游客1288.32万人次,同比增长23.4%;旅游收入127.15亿元,同比增长32.9%,增速均位居全市前列。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相关文章:
刚刚,山西一地发生地震!04-03
第十期全市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工作交流会在城关区、七里河区党员干部中引发热烈反响04-03
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再出新举措 江苏向61家重点民企下放高级职称评审权04-03
入境游潜力持续释放04-03
关税壁垒遮蔽全球经济复苏曙光04-03
林武会见中国大唐集团客人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