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邹耀宸
最近,美国又挥起关税大棒,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网上对此议论纷纷。有人担心“寒冬将至”,有人高呼“硬刚到底”。但翻开过去五年的账本——2018年贸易战至今,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不降反增;华为带着国产5G芯片杀回市场;比亚迪在海外卖得火热——这些事实告诉我们:中国经济从来不是温室花朵,而是在风浪里摔打出来的“硬骨头”。
中国经济的定力藏在市场规律里。我国拥有14亿人口的庞大市场,14亿人民的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不断提升,自发形成多个万亿级市场,这比任何关税壁垒都更牢固。此外,中国是全球唯一一个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这就注定了中国市场拥有更为强劲的吸引力和发展韧性,能够遭受住疾风骤雨的吹打而屹立不倒。“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些市场规律不会因一时的波动而失效,当前的市场扰动也只不过是一页书角的折痕,翻开明天,依然是国家发展、企业突围、人民富裕的新篇章。
更何况,全球化这盘大棋,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零和博弈。美国想用关税切断产业链,却忘了基本经济规律——资本总要流向成本洼地,技术终将寻找应用场景。特斯拉在上海建起全球效率最高的工厂,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在湛江砸下百亿欧元……诸如此类的这些选择不是“政令白皮书”,而是“精明打算盘”。全球化或许会被政治涂抹底色,但终究要遵循“成本—收益”的底层逻辑。中国经济在全球化中站稳脚跟,从来不是靠用行政手段扭曲产业链,始终都是靠遵循底层逻辑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性价比:从零件到成品的完整链条让企业随时能找到靠谱供应商;巨大的消费市场吸引全球新技术来华落地;每年几百万毕业生加上成熟物流,把创新想法快速变成产品。这背后没有“魔法”,是企业在“打算盘”时发现:同样的投入,在中国能更快回本盈利。资本永远跟着效率走,这才是撬动全球产业链的硬道理。
说到底,关税战的喧嚣终将散去,但中国经济的“筋骨”只会越练越强,就像长江三峡的船工号子唱的:“浪打船头莫要慌,稳住舵把向前方。”这或许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给我们的底气——经得起风浪,看得见远方。
相关文章:
经济季报听信心丨起步平稳 外贸韧性凸显04-14
德意志银行研究:年底金价有望突破3350 美元/ 盎司04-14
央视记者观察丨美国“蛋荒”缓解?低价蛋抢不到 高价蛋买不起04-14
黄豆豆,拟破格提拔为副局级干部04-14
外贸新动能加快培育04-14
中国在这一领域反击美国霸凌,精准制“服”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