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渝心连心 临城一家亲” ⑤ | 千里支医路 浓浓“山海情”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1 16:35:00    

编者按:东与西,山与海,相距1200余公里的重庆城口与山东临沂,遥跨千里山河,因东西部协作而紧密相连。自2011年临沂与城口确立东西部协作帮扶关系以来,两地同心同向、共谋共建,临沂市通过资金支持、产业发展、人才交流、劳务协作等方式,推动东西部协作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助力城口高质量发展。为进一步展示“临沂·城口”两地协作成果,日前,临沂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走进大巴山腹地,用笔触与镜头讲述沂蒙与城口携手发展的动人故事。

在渝川陕交界处的大巴山腹地,有一个常住人口不足20万的小县城——重庆市城口县。这里群山环绕,交通不便,曾几何时,群众有病不得不跑到数百公里外的大城市就医。然而,随着鲁渝协作的深入推进,特别是临沂市对口帮扶城口县以来,这片山区的医疗面貌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临沂市选派一批又一批医疗专家,不远千里来到城口,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无私奉献,为这里的医疗卫生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其中,来自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医生厉艳红,便是这支医疗队伍中的杰出一员。

厉艳红是一位90后的年轻妈妈,孩子尚在襁褓之中。然而,当得知城口县精神卫生中心急需精神科专业医生的消息时,她毅然决然地放下了家中的牵挂,主动申请加入支医队伍。厉艳红的决定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源于她对精神卫生工作的热爱和对患者的深切同情。在临床实践中,她见证了太多精神障碍患者及家人的痛苦和无助,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2024年8月,厉艳红带着对家人的不舍和对工作的热情,翻山越岭,辗转千里来到了城口县精神卫生中心。那时的宝宝仅有11个月大,才刚会叫妈妈,而厉艳红却不得不离开他的身边,前往一个陌生的地方,开始一段全新的旅程。为了缓解对孩子的思念之情,厉艳红每天早上都会通过视频通话与宝宝见面,用温暖的话语和亲切的笑容,传递着母爱的力量。

“妈妈是去做一项伟大的工作。”厉艳红总是这样告诉宝宝,而每当看到视频中孩子那稚嫩的脸庞和纯真的笑容,她也总是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满足。这份母爱,不仅给了她前行的动力,也让她在支医工作中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在城口县精神卫生中心,厉艳红迅速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她深知,这里的医疗条件相对落后,急缺专业的精神科医生。因此,她不仅积极参与临床诊疗工作,还主动承担起业务培训和“传帮带”的任务,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的医护人员。

“以前,精神卫生工作一直是城口的空白。2022年12月,在鲁渝协作的帮扶下,城口县精神卫生中心正式成立。”城口县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姜正伟介绍说,在临沂市的帮助和支援下,如今,该中心已经由最初的不足2岁半的新生医院,发展成为了一个拥有70人医疗团队和3个科室的专业精神卫生机构。越来越多的精神障碍患者在这里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他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家庭和社会负担也大大减轻。

除厉艳红外,还有许多来自临沂市的医疗专家也在城口县默默奉献着。他们分布在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等多个医疗机构,通过带教、进修和培训等方式,帮助当地医生提升技能水平,推动学科建设和发展。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城口县的医疗水平正逐步迈上新台阶。

“我们临沂市还积极组织开展了多次义诊活动和药品捐赠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为城口县的群众送来了实实在在的医疗服务,也进一步增进了两地人民之间的友谊。”来自临沂市中医医院的2024年度临沂赴城口支医队党支部书记、队长张晗表示。

如今,城口县的医疗卫生事业已经取得了明显进展,群众足不出县,便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这背后,离不开临沂市医疗专家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也离不开鲁渝协作的深入实施和有力推动。未来,还会有一批又一批的“临医”人赶赴城口,续写“千里支医路,浓浓‘山海情’”的动人故事。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汲长良 衣方杰

编辑:LL

相关文章:

事关金融纠纷调解!三部门发布意见 无正当理由不配合调解金融机构将被限期整改04-03

吉安县天祥小学举办“将军铸辉煌 少年承英志”红色故事展演活动04-03

海口、万宁多所中小学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04-03

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举行专题讲座04-03

京新药业2024年度分配预案:拟10派3.5元04-02

沈晓明:高标准高质量做好巡视工作,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一严到底04-02

江西景德镇高新区领导带队检查指导防汛工作04-02

通讯丨帮助孤独症人士通过劳动实现自立——访日本孤独症康复机构“榉之乡”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