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意行为,也称为法律行为,是指 行为人为了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通过意思表示而进行的活动。它是最大量的民事法律事实,与行为人的主观意愿相联系,一般是一致的。表意行为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民事法律行为:
这是最常见的表意行为,行为人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如登记结婚、订立合同等。
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
这类行为在成立后,其效力是否有效尚不确定,需要等待一定条件或期限的到来才能确定其效力。
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这类行为在成立后,由于其意思表示存在瑕疵,可以被当事人请求变更或撤销。
无效民事行为:
这类行为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违背公序良俗,自始无效。
表意行为和非表意行为是民法上的两种基本行为类型。非表意行为包括事实行为和违法行为,这些行为不需要通过意思表示即可产生法律效果。
建议在实际应用中,区分表意行为和非表意行为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和适用法律,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关文章:
防卫过当赔多少01-19
打架拿刀杀死人判多久01-18
撞到人了拘留多久01-18
偷电池要判多久01-17
偷狗拘留多久01-17
处罚措施包括哪些01-12
有哪些民事法律关系01-12
什么是经神犯罪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