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庭上,回避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提出:
自行回避
审判人员或其他参与诉讼的人员,如果发现自己具有法律规定的回避情形(如是本案当事人或当事人的近亲属、与本案有其他直接利害关系、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等),应当主动提出回避。
申请回避
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如果发现审判人员或其他人员存在法律规定的回避情形,可以用口头或书面形式提出回避申请,并说明理由。申请应当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如果回避事由在审理后才知道,也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
回避的决定:
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应当在申请提出的三日内,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作出决定。申请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决定时申请复议一次。
审判人员的回避,由法院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
回避的期间:
回避适用于审判人员、检察人员和侦查人员等,适用于侦查、起诉和审判等各个诉讼阶段。在法庭审判开始以后,审判长应首先向当事人告知申请回避权,然后由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行使这一权利。
其他相关规定:
审判人员或其他人员如果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或诉讼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请客送礼,当事人有权要求他们回避,并且这种行为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通过以上规定,我国法律确保了司法公正,防止了因利益冲突或其他不当关系影响案件的公正审理。
相关文章:
毁约金通常收多少01-19
仲裁多少天能开庭01-18
特困户每月补贴多少钱01-18
违反交规多久时间不交01-18
上诉状多久答复01-18
法院起诉多久能立案01-18
法院起诉立案要多久01-18
人口失踪多久才能报警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