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去东南亚玩,大家脑海里冒出来的第一个目的地是什么?是亚洲“艺术之都”的曼谷,是“亚洲花园”新加坡,抑或是以双子塔闻名的吉隆坡?
事实上,游历过东南亚各国,尤其兼爱生活情调与阳光海滩的人一定都对这座城市念念不忘:马来西亚的第二大城市,槟城。老一辈华人习惯称之为“槟榔屿”,是因为早期这座小岛上有许多槟榔树。后来马来文逐渐改为“Pulau Pinang”,即“槟岛”。
兼具岭南老城的烟火气,又有南洋殖民时代的慵懒风情,当曼谷与巴厘岛人满为患,槟城这座连本地人都说“节奏太慢”的城市,会是你的下一个旅行目的地吗?
这期“城市散步家”,跟随城画君的脚步,带你解锁最适合慢性子的人的槟城玩法。
在槟城,别只看壁画了
南洋风骑楼才是精髓
落地槟城国际机场,湿热的海风裹着咖啡香扑面而来。坐上 Grab(东南亚的网约车)一路驶往槟城市区,华人司机大哥听到我们用粤语讨论打车去乔治镇的壁画街,他忍不住说:“不要打车啦,槟城这个点很堵的。用走路的嘛,边走边看,很好玩。”
听劝,尤其要听本地人劝,是我们的旅行宗旨之一。抵达酒店后,我们放下行李、涂好防晒,便英勇地与东南亚的热辣阳光打招呼了。
壁画街是槟城的标志性景点。2014年TVB热播剧《单恋双城》播出后,女主角扮演者陈茵媺与槟城壁画《姐弟共骑》的自拍照,时隔11年依然是一众港剧迷的“打卡公式照”。


《姐弟共骑》不仅入选英国《卫报》全球15大最佳壁画榜,而且还是亚洲唯一入选的作品。而包括这幅作品在内的众多壁画,均源于13年前的“乔治镇镜像计划”。
2012年,外籍艺术家尔纳斯走进槟城的百年老街,将槟城人的生活情景记录下来,然后通过自己的巧手,在乔治镇创作出生动的壁画。壁画主题为“乔治镇镜像计划”,全部以真人真事为源素材。部分作品还会与实物结合(如《姐弟共骑》的自行车),营造出栩栩如生的3D效果。

13年来,这些壁画作品引得游客们争相留影,再加上《单恋双城》影视效果的加持,一下子就带旺了槟城和乔治镇的旅游。然而时间也冲刷了壁画的显像效果和魅力,我们发现排队者以欧美游客为主——不对劲!一向旅游嗅觉灵敏、哪里好玩去哪里的同胞游客们,你们去哪了?

比起壁画,我们更推荐你在槟城乔治镇漫步打卡的是南洋风骑楼。尤其当我们离开壁画街,转入游客相对较少的居民区,总有一种时空交错的恍惚感——抬头是维多利亚风格的雕花拱门,转身又撞见闽南式的滴水兽,而二楼窗台上晾晒的纱笼裙正随风轻摆。这些绵延数公里的骑楼(当地称“五脚基”),是槟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最鲜活的注脚。
中国岭南的骑楼融合了中西方建筑元素,多为“上楼下廊式”,浮雕、罗马柱、拱形窗等装饰是标志;槟城骑楼则在中西合璧的基础上,融入马来建筑元素,色彩丰富,外墙常涂有天蓝、浅粉、金黄、淡绿等鲜艳的颜色,像蓝屋等骑楼还融入了中式园林的风格。


漫步在乔治镇,在骑楼底下路过某家设计别致的咖啡馆,点一份好喝的 dirty 和红丝绒蛋糕,坐在吧台上静静观察街对面骑楼二楼的满洲窗,阳光透过彩色玻璃在地面投下蝴蝶光斑。一瞬间忘记自己置身何处,就像不小心穿越到上个世纪的南洋的现代都市人。
推荐大家多花时间在 Kimberly Street 和 Chulia Street 转悠,因为这里的骑楼建筑保留得最完整,与附近的现代酒店、杂货铺、酒吧等商用空间结合得更好。喜欢欣赏岁月痕迹的朋友,说不定在Love Lane某栋荒废骑楼的门楣上,还能撞见1950年代舞厅的霓虹灯管。
更重要的是,这些骑楼不是冰冷的建筑标本,而是一代代槟城人生活的容器。在那个暴雨突至的午后,我躲进骑楼避雨,卖粿条的阿婆拍拍身边的塑料凳示意我坐下来等,这场雨还要下很久呢。
不是汕头人,但必去“汕头街”
记得别吃饱了再来
在 Kimberly Street 欣赏骑楼的时候,我们并没有意识到,原来这里同时是槟城最多街头美食聚集的区域,又称“汕头街”。在小某书一搜“槟城地道小吃”,十家里面至少有七家是在汕头街或附近。
夜市摊主阿叔一边颠勺炒粿条,一边和我闲聊。他的粤语很流利,带着一股别样的南洋味:“这条街厉害咯,潮汕移民四代人的手艺,基本上都集中在这里了。”
在乔治镇 citywalk 了一整天,饥肠辘辘的我们步入汕头街,当然马上要尝尝这里最出名的“四大天王”夜市小吃啦。

权记鸭粥粿汁,这是一家以鸭粥粿汁为招牌的美食摊位。原本是“摊位”,后来生意做大了就租下铺位,还把隔壁家的好妈妈糖水包下来一块做了。
老板是用潮汕话交流的一家子。鸭粥粿汁上桌,我们迫不及待入口,汤汁浓稠可口,包含鸭肉、乳蛋和猪肠、猪耳朵等各式猪部位。香而不腻,吃完想再续一碗,结果被老板指了指隔壁家的“好妈妈糖水”,提醒我留肚子吃甜品,不然会后悔。
汕头街四果汤,是一款传统福建甜品。养生四果汤内有白果、莲子、红豆和龙眼等四种关键材料,还可以加雪耳。跟追求“不是很甜”的广东糖水不同,四果汤的精髓在口感。一勺子放进嘴里,味蕾就像绽开了一个口感宇宙。爽脆、顺滑、韧劲,吃完感觉大满足。

鸭粥粿汁和养生四果汤
另外“两大天王”是什么?分别是“天皇鸡脚粿条汤”,以及槟城最出名的“槟城炒粿条”。
前者以卤鸡脚和粿条汤的完美结合为特色,完全是“广东胃”爱吃的食物,卤鸡脚汁多肉多皮嫩。粿条汤以猪骨熬制的清汤为汤底,适合晚上饭局结束后,微醺人士解酒之用。
后者槟城炒粿条足有六十余年的历史,先蒸后炒的白萝卜糕,用传统生火方式制作,香蕉叶包装才算正宗。吃惯潮汕粿条的朋友,不妨去试试槟城炒粿条,感觉就像夹带着来自太平洋海岛风味的“新口味粿条”,相当过瘾。

槟城炒粿条
吃完这些,城画君一行人已经撑得走不动道。正准备散步至槟城海边消食,结果路过榴莲摊子,同行的朋友就自动停下挑品种了。对于爱吃榴莲的人来说,马来西亚就等于是“天堂”。哪怕榴莲最好的季节已过,但在榴莲小哥一声声“猫山王”“红虾”“黑刺”“林凤娇”的吆喝叫卖下,没有人能拒绝榴莲的诱惑。
嫌吃太饱了,还可以去汕头街找一家叫“松林轩茶馆”的凉茶铺,来一杯廿四味、马蹄竹蔗水,热情的老板和他的妈妈还会用粤语问候客人,提醒你“槟城天气太热小心中暑”,然后适时给你递上一杯附赠的小饮料,仿佛小时候在邻居家玩、叔叔阿姨给你倒水一样亲切。
随着槟城入夜,汕头街的霓虹灯牌渐次亮起。四果汤的档口堆满仙草、龙眼和红豆,老板舀糖水的动作行云流水,福建面用猪油渣和黑酱油炒得镬气十足。这里就是美食天堂。

福建面
东南亚版的宫崎骏植物世界
去之前没想到这么美
如果你不是一个户外爱好者,对“跋山涉水”有天然的畏惧,但同时又想散步走走,呼吸新鲜空气,那么海拔833米的升旗山,是你去槟城旅游的好选择。
升旗山原本并不在这趟旅程的计划之内,只是那天在汕头街吃糖水的时候,我们偶遇一对在槟城当地工作的广东夫妻,他们说周末最解压的事情,就是开着摩托车去升旗山底,然后乘坐缆车直达山顶,在山顶俯瞰着滨海的槟城市区发呆,仿佛被一整片绿色的植物世界包围。
那还等什么,直接出发。

到达升旗山山脚的缆车售票处,票分为单程或往返。懒人优先选择往返,如果想拍摄像宫崎骏的植物世界一样的漂亮景色,记得排在缆车道的第一行,将手机贴在车头的挡风窗上,仿佛以第一视角进入了另一个神奇的世界。
瑞士制齿轨小火车缓缓启动,随着海拔攀升,雾气漫过蕨类缠绕的雨林,恍惚间像闯入《幽灵公主》的秘境。山顶除了可以俯瞰槟城美景,“The Habitat”步道更是植物爱好者的天堂。
途中我们还偶遇了当地学校来春游的小学生,他们一脸欢乐地结伴走在山道上,凑近每一株热带植物观察它们的神奇瑰丽。

“猪笼草的黏液,连青蛙都能消化!”当这样的对话出现在耳畔时,我们才忽然感受到热带城市有一整片天然自留地的重要性。除了散心,更让人从纷繁复杂的人类社会抽离出来,沉浸在“宫崎骏式”的世界里一会儿。
升旗山的另一特色是清真寺。在植被丰富、空气清新的山顶,具有典型的伊斯兰教建筑风格的清真寺耸立其中。周边被巨大的树木包围,环境清幽,甚至有个小型的儿童乐园供小游客玩耍。与山下的繁华都市对比起来,这里宛如异域乌托邦。

坐在儿童乐园的树木长凳上,吃着一根雪糕,欣赏清真寺耸立的箭塔和黄色穹顶,在阳光下格外醒目。身旁的小朋友在追逐玩耍,成人游客则在发呆看树。夕阳西下,微风吹拂,悠然自得。
这或许就是槟城这座城的魅力的一部分。多元文化共存,宁静祥和。

槟城的海风像温柔的手
挽留着让人不愿离开
如果你是第一次去槟城,时间又相对充足,无需特种兵的话,那么作为慢性子代表的城画君,强烈推荐你选择住在槟城西北边的峇都丁宜海滩附近的酒店,那里的海景有种神奇的魔力,让人愿意一直待下去。

打 Grab 去海滩的路上,对槟城的海还没有多少了解,然而入住酒店海景房时刚好是午后时分,一步入酒店房间,海风缓缓吹过落地玻璃窗的空隙,慵懒阳光下的热带海景映入眼帘,瞬间便让人进入“度假状态”。
在这片作为“槟城后花园”的峇都丁宜海滩,会看见戴头巾的马来少女骑着摩托掠过沙滩边的公路,后座上还绑着冲浪板;卖椰子的印度小哥用力劈开青椰,汁水溅在沙地上,引来一群麻雀;悠闲的一家几口在酒店外面的大草坪上铺好野餐垫,高耸巨大的松树投下婆娑的树影,凉爽惬意,烦恼烟消云散。

城画君尤爱这家酒店的泳池,正对着海滩美景,背对着纯白典雅的酒店楼房,来一罐东南亚特色的虎牌啤酒,跟来往的游客朋友点头致意。舒服的池水没过胸口,一呼一吸之间,就像跟槟城的海同频共振,分享同一片潮汐变化,静待日落夜临,看晚霞把天空染成粉紫色。

值得一提的是,峇都丁宜海滩也是槟城最多“网红酒店”“网红酒吧”“网红打卡地”的景区。不少游客会把一整段长假花在这里的酒店泳池边晒日光浴、看书、微醺,同时在峇都丁宜的海边夜市闲逛。买一盒猫山王榴莲,边吃边散步,又或者在马来烤鱼摊点一盘烤鱼,看着老板用芭蕉叶包住魔鬼鱼,用炭火炙烤后淋上参巴酱,大快朵颐。

直至海风变得有些凉了,峇都丁宜的夜生活才接近尾声。游客们打道回府,伴随着海浪拍岸的白噪音入睡。
这样的海景,这样的度假生活圈,谁又舍得离开呢?只能许愿假期花不完,一直在槟城的海边呆着。

还有一件特别的事:在槟城,语言是一把万能钥匙。茶室老板用粤语问“冻柠茶走甜?”的士司机用潮汕话吐槽“今日路真塞”。华人占槟城人口的40%,许多家庭仍保留方言。如果你是第一次出国旅行,也无需担心语言障碍,普通话、粤语、潮汕话都可以保障你玩得顺畅尽兴。
这座城市像一碗慢火熬煮的肉骨茶,越品越有滋味。菜市场的喧嚣、茶室的闲话、海风里的咸腥,都是槟城人写给时光的情书。如果你厌倦了打卡式旅行,不妨来槟城。这里的时光,总愿意为你多停留一刻。
城画君
责编 吴耀锋
相关文章:
水布是什么01-22
乔治华盛顿读博怎么样01-21
汕头港澳证多久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