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出时代的掌纹?蒲荔子:转换视角,赋予日常事物新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3 22:35:00    

近日,东莞理工学院通识教育大讲堂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学交流活动。

青年作家、《虚荣广场》作者蒲荔子以“写出时代的掌纹”为主题,讲述了创作小说的四种准备,并与在场师生展开深度对话。

蒲荔子23岁时以笔名李傻傻出版的长篇小说《红X》,是一代年轻人的青春记忆。

他被视为“80后作家领军人物”,受到了贾平凹、苏童等诸多文学界前辈的高度赞誉。

暌违多年之后,在新书《虚荣广场》中,蒲荔子以21世纪初的广州为背景,描述那些终究不会通情达理的亲情、爱情和友情,探讨成长的虚荣与真相。

女性角色塑造:立体刻画与真实力量

《虚荣广场》中个性鲜明、逆袭的“大女主”角色周夏雨成为讨论焦点。

蒲荔子表示,这一角色突破传统女性形象的桎梏:周夏雨既神秘又复杂,但她的复仇与觉醒并非单纯的“爽文式”宣泄,而是对真实人性的探索。

他强调,当下许多短剧的叙事常陷入非黑即白的标签化陷阱,而优秀作品应扎根生活,展现角色的复杂性与成长性。

针对“城市与女性命运的关系”之问,蒲荔子则强调创作需回归具体个体,因为城市精神由无数普通人共同塑造,这些精神不断变成城市的一部分,变成这个城市的土壤,又会影响后面来到这座城市的人。

女性的命运既受城市环境影响,也反作用于城市文化的变迁。若将故事背景由广州置换为其他城市,角色的生存逻辑必然不同——这正是文学对地域特质的忠实表达。

外乡人视角:重新定义城市的审美价值

著名作家阿来曾评价《虚荣广场》,谈及小说一开篇的细节与氛围唤醒了他20世纪80年代初到广州的记忆,“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入到了那样一个环境里去,我觉得确确实实是非常有活力的一本小说”。

《虚荣广场》以“外乡人”视角观察广州,这一设定引发学生好奇。蒲荔子以大家切身能体会的例子来比拟,比如我们看父母,与我们爷爷奶奶看我们的父母,因为视角的不同,得出的结论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他又以《红楼梦》中的西洋钟为例,说明视角转换如何赋予日常事物新的意义,解释道,视角差异是文学审美的重要来源,本地人眼中的平常景象,在外来者眼中可能充满陌生化的诗意。

比如小说中描写到城中村,广州的城中村对本地人而言或许是混乱的象征,然而对外乡人而言,却可能是梦想的起点。

虚荣是模仿别人的欲望,也是成长必经之路

针对学生从小说的核心命题“虚荣”,联想到拉康所说的“人的欲望是大他者的欲望”,蒲荔子谈到,现代人常陷入“他者欲望”的困境,导致我们追求的生活可能是其他人想要我们过的生活,而非出自我们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

而人的成长,便是一步步认清自己到底要什么的过程,虚荣是其中的必经阶段,只有通过模仿与反思,个体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他指出,书中主角周杨便是通过情感与事业的双线成长,逐步剥离社会赋予的符号化外壳,最终实现自我认知的升华。

活动尾声,面对学生“如何迈出写作第一步”的困惑,蒲荔子以幽默鼓励化解焦虑:写作如电商直播,敢开账号就战胜了大多数人。“完美主义是创作的天敌,先完成,再完美。”

文|记者 孙磊 通讯员 林菁图|受访者供图

相关文章:

【极光新闻】乘势而上,“广州瀚升”落户大庆 | 媒体看大庆04-14

价格大降,最低不到2折04-14

强风雨突袭!东莞虎门城管筑牢“安全堤坝”04-13

如何写出时代的掌纹?蒲荔子:转换视角,赋予日常事物新意04-13

罕见!沙尘吹到广东了!官方:减少户外,戴口罩!04-13

AI时代,该怎样看待学习?04-13

张志强主持召开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工作暨重点改革任务推进会04-12

陈硕:让获取AI能力像下载APP一样简单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