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好中职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成都市青苏职业中专学校创新“好瓷胜玉”的德育实践,以陶瓷的生成过程为蓝本,让学生通过品悟陶土的“嬗变”,从而体会“尊严源于自强,人生由我掌握”的观念,进而打造出“底色奠基—底功固本—底气赋能”的良好育人生态,助力学生人生有底色、专业有底功、发展有底气,成为德技并修的新时代高技能人才。
厚植学生成长根基。走进校园,随处可见学校为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而精心打造的细节,比如将课堂教学阵地与团委活动阵地相结合,通过“党史小故事”“书记讲党课”等活动,推进德育常态化。同时,打破学科壁垒,建设智慧课堂,运用红色数字资源拓展德育时空,并精心打造“匠心、匠人”文化墙,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社会及自我。此外,还通过“青瓷大讲堂”“未来工匠”综合实践课等活动平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核心,邀请大国工匠、行业精英、非遗传承人等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20余期,惠及超9000名学生,不仅帮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更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为持续深化“好瓷胜玉”理念内涵,学校还形成了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杜甫草堂诗歌文化等的“锦”文化体系。锦,寓意美好。为此,学校开设了国学经典诵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非遗文化体验等6门传统文化体验课程,并建成了非遗文化体验园、航空报国主题教育园、“青创园”创业街区等“五园三馆”,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志士先辈的奋进和多元文化的差异,从而形成文化自信、塑造精神品格。
奠定学生专业功底。依托成都市国家级市域航空航天产教联合体、全国数字创意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平台,学校对专业设置进行整体布局与跟进,将产业链融入专业链,并建立了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同时,以行业标准融入技能训练、项目实战融入技能竞赛、职业规划融入创新创业、劳动服务融入职业精神,构筑了“训赛创服一体”的人才培育路径,对接行业标准及岗位能力要求,并引入电脑手绘、艺术设计等岗位实战任务,采用项目驱动、小组协作等方式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实践技能、职业精神、数字素养与创新思维培养,不仅促进了劳动精神与职业道德的内化,更深化了学生对社会责任的认知。
此外,在区域产教联盟平台中,学校以“企业领办专业”的形式“引企入教”,搭建真实职业环境,构建双主体育人机制。校企双方基于职业能力要求,将生产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针对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校企共同打造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与生产实践有效对接,推动人才培养过程的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理实一体,为学生成才奠定了坚实的专业底功。
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开展多样化、个性化、常态化的“阳光体育”活动;在校园“青创园”创业街区,学生可以获得商业运行案例、孵化创业项目并体验真实创业实践场景;校园艺术节、汉式成人礼、国旗下展演等活动则让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下激发积极情感、增强文化自信。同时,强化心理健康筛查、规范危机干预流程并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构建起面向全体学生、全员参与、全方位途径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这些举措不仅强健了学生的体魄,更润泽了他们的心灵,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坚实的身心健康基础。
此外,学校还搭建了创业实践、以美育人、专业精技三大育人平台,并成立了“技能之星”奖学金,鼓励学生加强职业技能的自主钻研,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潜能,更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能力、提升素质。依托成都市青羊区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中心,学校还与美、新、澳、日、韩、法、意、德等国的知名院校开展合作,积极为学生创造认识世界、拓展国际视野、培养全球意识的学习环境,并利用“互联网+”技术,与国外合作大学架设空中课堂,开启“云端研学”项目,提升“在地国际化”水平,使学生不出国门就能体验“留学环境”,更提升了他们的国际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为未来发展积蓄了无限能量。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青苏职业中专学校)
《中国教育报》2025年04月15日 第06版
作者:张涛 林菊 王素群
相关文章:
加快建设文化强国04-15
德技并修让学生“好瓷胜玉”04-15
“一年至少有200天在助学路上或在学校”04-15
咸阳市育才田家炳中学召开高三年级市二模质量分析暨复课推进会04-14
平视世界,自信自强(青年观察)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