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陈燕青
随着公募基金一季报披露完毕,各家基金公司的管理规模也浮出水面。公募排排网数据显示,一季度162家公募基金合计管理规模31.05万亿元,环比基本持平。与去年底相比,易方达基金依然位居榜首。此外,前十名公募基金合计管理规模占比超四成,显示出公募行业马太效应依然明显。
从单家公募基金管理规模来看,管理规模万亿以上的公募基金有7家,管理规模千亿以上的公募基金有49家,管理规模百亿以上的公募基金有69家,管理规模10亿以上的基金有23家,管理规模不足10亿的基金有13家。
一季度管理规模前十名公募基金合计管理规模达12.49万亿元,占总规模的40.2%。其中,易方达管理规模1.95万亿元居首,占到总规模的6.3%;其次是华夏基金,管理规模1.83万亿元,占到总规模的5.9%。另外,广发基金、南方基金、天弘基金、富国基金、博时基金管理规模均超1万亿元。
剔除货币基金规模后,162家公募基金中,非货基金管理规模万亿以上的公募基金有2家,非货规模千亿以上的公募基金有43家,非货规模百亿以上的公募基金有73家。
一季度非货管理规模前十名公募基金合计管理规模达7.35万亿元,占公募基金总规模的40.76%。其中,易方达基金非货管理规模1.31万亿元居首,占基金非货总规模的7.27%;其次是华夏基金,管理规模1.09万亿元,占到非货总规模的6.07%。
记者注意到,截至一季度末,排名前20的基金公司合计资产管理规模占行业总规模超过60%。也就是说,其余142家公募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加起来,不到行业总规模的40%。其中,管理规模不足100亿元的公司达到36家,不足10亿元的也有13家,与头部公司相比存在巨大的差距。由此不难看出,公募基金的马太效应仍在持续。
一季度公募基金行业呈现稳健发展态势。从规模增长率来看,一季度末共有44家公募基金实现管理规模正增长,展现出行业整体向好的发展格局。其中32家规模增幅在10%以内,8家规模增幅在10%-30%,4家规模增幅超100%。具体来看,安联基金一季度规模环比增幅391.38%居首,其次是施罗德基金(中国)一季度规模环比增幅315%,另外苏新基金和易米基金一季度规模环比增幅均超100%。
从规模增长金额来看,数据显示,44家管理规模实现增长的公募基金中,增长金额10亿元以内的有18家,增长金额10-90亿元的有16家,增长金额不低于100亿元的有10家。其中,华夏基金单季度规模增长了1298.33亿元,增幅达到7.65%,成为唯一一家规模增长1000亿以上的公募基金。中欧基金增长509.04亿元紧随其后,其次是招商基金,规模增长403.82亿元。此外,中银基金、华安基金、天弘基金、景顺长城基金和大成基金规模增长均不低于200亿元。
对此,深圳一家公募基金高管对记者表示,公募行业的马太效应未来将会延续,资源、品牌、人才和渠道等要素将继续向头部机构集中。这种效应的根源在于头部机构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能够吸引更多的优质资源和客户,从而进一步巩固其市场地位。近年来,头部基金公司的优势正在不断强化,而中小型基金公司则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需要发展自己的特色产品才能在竞争中寻找自己的优势。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认为,我国公募基金的股票投资规模与比例在基金资产中的占比依然偏小,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资本市场未来的发展,也需要公募基金作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发挥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公募基金马太效应延续 前十名合计管理规模占比超四成04-26
A股市场增持回购热情升温 港股回购潮持续04-26
亿维股份拟向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申请贷款不超 1.5 亿元04-26
国轩高科: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90.55亿元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