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德地图联合国家信息中心、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机构发布的《2024年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显示,在全国50个主要城市中,石家庄交通拥堵指数同比下降6.28%,下降幅度排名第二。而石家庄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384万辆,去年12月日均在途177万辆,比上一年同比上涨22%。
上路车辆增加,拥堵指数却下降,石家庄是咋做到的?
“石家庄的治堵之策不是依赖限行、限号,而是通过系统性优化路网结构,打通‘断头路’关键节点,管住电动自行车,利用现代化手段开展精细化治理,实现了交通拥堵的显著改善。”石家庄市公安局党委委员、交通管理局局长王晓龙说。
堵与疏:破解电动自行车乱象
先从车筐里拿出头盔,佩戴好后,才骑上电动车,这已经成为石家庄市民杨女士的习惯。
“要是忘了戴头盔,就感觉少了点什么。”杨女士说。
走在石家庄大街上,骑着绿色车牌电动车、戴着头盔的市民不时从身边驶过,道路交通井然有序。带牌上路、佩戴头盔已经成为石家庄这座城市文明出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石家庄市与其他平原大市一样,由于人口密度大,建成区面积小,长期以来,群众形成了依赖骑车出行的习惯,加之法律缺位、监管缺失,致使电动自行车成为造成交通混乱的主要因素之一。而根据石家庄市交管部门的统计,治理前三年,涉及电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占事故总数的30%,伤亡人数占交通事故伤亡总数的55.2%。
“治理好电动自行车乱象,既是城市发展、保障畅通的需要,也是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河北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张超超指出。2021年,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将电动车综合治理纳入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建设的总体布局,开展电动自行车综合整治行动。
从宣传引导、免费上牌、依法打击、规范管理,交管、财政、工信、市场、商务、城管、住建、邮政等成员单位和各县(市、区)各负其责,协调联动,全力开展电动车交通秩序整治行动。取缔非法改装点、引导电动自行车商家开展以旧换新、合规电动自行车主动上门免费上牌、全体交警持续打击整治电动车交通违法行为,一套组合拳下来,石家庄电动自行车管理状况得到根本改观。截至目前,石家庄市免费登记发放电动自行车数字号牌456.6万张,上牌率达99%以上,头盔佩戴率由几乎为0上升到95%以上。

带牌上路、佩戴头盔已成为石家庄市民骑电动自行车出行标配。人民网记者 祝龙超摄
随着电动车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闯红灯、逆行、乱穿马路、违法载货、抢道抢行、拼装改装、“疯狂快递”等违法行为基本消失,道路通畅有序,市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身边的变化。
“车子上了牌了,无形当中约束我要遵守交通规则。”杨女士说,“戴上头盔,感觉行驶更安全,这也是对我自己生命的负责。”
出租车司机郑师傅的感受颇深,“过去开车特怕电动车,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窜到你车前了;现在不怕了,没有抢道的,大家都按秩序走,道路也通畅了。”
“绣花功夫”:因点施策,治理拥堵顽疾
4月7日中午,在石家庄市胜利大街与中山路交叉路口,左转绿灯亮起,等在路口西北角的骑车人沿着斑马线内新增的对角虚线,与左转的汽车一同顺畅地向东驶入中山路。路口很快清空,再不像以往那样挤满等待左转的电动车和自行车。

石家庄主要路口的“非机动车一次左转”标志。人民网记者 祝龙超摄
以前骑自行车或电动车,在大路口要左转到对角,要走两条直角边,等两次绿灯。经常导致许多非机动车堵在马路上,非常危险。现在一次左转,通行效率大大增加。截至目前,石家庄已经在56个主要路口推广“非机动车一次左转”。
“从制度和规则入手,进行精细化治理,是破解交通难题的关键。”王晓龙表示,石家庄的交通治理,正是始于对规则的深度重构。
在石家庄市裕华路与维明大街交叉路口,非机动车直行绿灯先亮,非机动车直行;几秒钟后,右转绿灯才亮起,汽车开始右转。非机动车和汽车互不干扰,路口井然有序。
“短短的几秒‘时差’,是有意为之。”石家庄市交通科研所所长李龙介绍,“右转迟启”措施的出台,始于对交通问题的细致观察。许多路口的直行和右转信号灯同时放行,导致非机动车与机动车频繁交织,电动车和汽车谁也不让谁,经常挤成一团。
为解决这一问题,石家庄交管部门对信号灯配时规则进行了优化:在21个主要路口实施“右转迟启”。这一规则优化,实现了从“挤成一团”到“各行其道”的转变。
“你看这下面的标线,是新施划的,原先的痕迹还能看到。”石家庄市交管局宣传科负责人王斌指着河北省第二医院门前的交通导线对记者说。

河北省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门前新施划的出租车候客专用车道。人民网记者 祝龙超摄
河北省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位于石家庄两条主干道和平路和中华大街交叉口,交通繁忙,而且每天来院求医问诊的外地车辆非常多。私家车辆进院、出院,患者乘出租车上下车,常常在这里挤成一团。为了改善医院周边的交通状况,交管部门想了很多办法。
“我们根据车流量和患者需要,将这里施划了出租车定点专用车道,和私家车分开,这样既方便私家车进出医院,也方便出租车候客。”新华区交警大队副大队长米文志说,“现在刚实行了一个月,交通状况改善了不少,大家也都方便了。”
某商场门前经常有非机动车闯进快车道,造成交通拥堵和危险。啥原因?现场一调查,发现是商场前缺少非机动车停车场地,许多人将车停在路旁,挤占了非机动车道,将非机动车逼到快车道上。
“我们经过考察,和商场沟通,让他们将广场栏杆往里挪,腾出非机动车停车场。”执勤交警说。
“骑车的和开车的,都是商场的顾客,应该一视同仁,提供方便。”王晓龙说,“道好不好走,到现场去体验体验。自己走走看看,再听听群众的意见,总能想到办法。”
2023年2月,石家庄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推出疏堵保畅十项举措,对交通繁忙的学校、医院、便民市场周边,甚至路口,从细节入手优化交通规则,一地一策。比如:对宽度不足的中心线调头开口进行调整;高峰时段遇道路拥堵,允许社会车辆临时借用公交车道通行;洒水、清扫车辆错峰作业,避免早晚高峰占道压车造成拥堵;加大违法停车治理力度,减少占道停车造成的交通堵点。

石家庄主要交通路口的交通标线。石家庄市交管局供图
“交通治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精准施治,一个堵点一个堵点耐心破解。”石家庄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秩序大队副大队长李明表示,石家庄通过在规则优化上下“绣花功夫”,先后对2509处交通设施开展小改小革,靶向治理拥堵顽疾,为城市交通注入持久秩序与效率。
科技助力:让“车看灯”变成“灯看车”
走进石家庄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指挥中心,大屏幕上动态更新的当天实时数据显示着信号灯优化数据。实现交通流量的动态优化调控,自适应配时信号灯,是石家庄城市交通拥堵指数下降的关键所在。
“以往,信号灯的配时都是固定的,红灯绿灯各多少秒都是固定的。现在,70个路口的信号灯已经实现智能化,能够根据路网数据、路口流量数据等实时调整配时,让信号灯真正‘聪明’起来。”李龙介绍。
除了自适应配时信号灯,石家庄还在裕华路、和平东路、槐安路辅路等16条主次干道的270个信控路口,设置了60条绿波带。通过智慧调度,这些绿波带实现了“车看灯”向“灯看车”的转变,平均通行效率提升了7%至10%。
助力石家庄交通畅通,“聪明”的不止信号灯。
一条四车道的路,早高峰时是两条左转、两条直行,平峰时根据车流量切换到一条左转、三条直行,在石家庄市中华大街与新石中路交叉路口自北向南方向,这样的自如切换每天都在上演。
“早高峰时段,前往火车站的车流量激增,左转需求大幅上升,此时自北向南的四车道会动态调整为两条左转车道和两条直行车道;到了平峰时段,车道配置又会恢复原状。”李明介绍。
这种灵活的车道调整,并非随意,而是由路边的大数据计算盒子进行“指挥”。这些设备能够实时分析交通流量,自动调整车道方向,实现车道资源的最优配置。
快速响应:三级联动,24小时时时在线
在石家庄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指挥中心,大屏幕上类似百度地图的界面实时显示着全市路况。但与普通地图不同的是,在这面大屏上,点击任何路段,都能调取实时路况和警情处置进度。

石家庄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指挥中心实时监控路面情况。石家庄市交管局供图
“事故多发、处置不及时是导致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交通事故必须做到快速发现、快速到场、快速处理。”石家庄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指挥中心副主任张志国说,为此,石家庄全面推行“网格化、路长制”管理模式,并建立了指挥中心、分控中心、数字警务室三级联动工作机制。
借助各级指挥中心的动态数据,区域执勤交警能实时掌握全市交通动态,精准识别事故、拥堵等异常情况,并迅速响应。系统还会实时记录交警到场时间和事故处理结束时间,通过每周通报出警最慢区域,针对性优化资源配置。
目前,全市交警依托“勤务+督查”管理系统,通过完善“铁骑勤务”“夜经济勤务”,实现每日1500名警力上路执勤、480辆铁骑不间断巡逻,简易交通事故处理主城区全覆盖。高架桥和快速路上,设置了28个铁骑待警点,事故处置时间压缩至5分钟。
“以人民为中心,以精细化管理为支撑、以科技为驱动,通过智能化设施的应用、高效协同的警力调度以及柔性执法的创新实践,石家庄以‘绣花功夫’打造了更加畅通智慧的城市交通体系,实现了交通拥堵指数大幅度下降。”王晓龙说。(人民日报记者 邵玉姿 人民网记者 祝龙超)
相关文章:
上路车辆增加 拥堵指数下降 石家庄降堵:车潮里的交通“逆袭”04-12
交口:小心“风”险!大风天气请谨慎驾驶!04-11
初次违停不罚款?成都交警:属实,这15种违法行为适用“首违免罚”→04-09
筑牢交通基础,江苏织密长三角“关系网”04-08
百姓看联播丨约起来!在梨花“海”里见一面04-05
茸卫公路(金山大道-G228公路)改扩建工程全幅贯通时间是……04-05
【天眼问政·帮你问】清明祭祀要注意啥?贵阳多措并举保障清明节绿色平安祭扫04-03
海棠花开荣国府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