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研发出一种工具,让高压电缆剥皮做头更省时省力?”
“怎样排除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连日来,在潞安化工集团常村煤矿的生产车间里,常村煤矿女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始人刘美芝,不断与工作室成员们围绕“高压电缆快速剥皮”这一技术难题,在机床前热烈讨论、反复试验。

潞安化工集团常村煤矿女职工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7年,主要承担矿井机电设备检修、相关领域技术支持、创新创效、成果转化以及技能传承等工作。成立8年来,工作室成果丰硕,先后完成43项创新项目,其中9项获得国家实用型专利。今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工作室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
工作室由8名女性技术骨干组成,她们都是潞安女工中的佼佼者,在各自领域独当一面。一直以来,她们全力攻克制约矿井高效发展的难题,牵头开展众多极具价值的精益管理和修旧利废项目,有力地推动效率与效益双提升。
以《淘汰80A、120A磁力启动器内部配件的修理复用》项目来说,自2020年起,矿上陆续淘汰700余台磁力启动器。虽然设备报废,但内部的真空接触器、变压器、继电器、按钮等零件仍能用于其他设备。于是,工作室联合机修厂女职工对启动器进行拆卸,并对拆卸下来的零部件逐一进行性能测试,合格的零部件便投入生产检修工作中复用。针对修理复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零部件安装尺寸不匹配问题,她们秉持“性能相同、改造使用”的原则,安排技术人员协助重新改制,确保零部件复用安装顺利进行。
结合精益管理理念,工作室积极推进节支降耗、修旧利废工作,共推广转化7项创新项目,累计创造间接经济效益480余万元。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常村煤矿的“老师傅”,刘美芝深知技术传承的重要性。工作室将“师带徒”“开小灶”纳入常态化工作制度,并长期坚持严格执行。

在刘美芝、贾春瓜、武小青、高一芳等技术骨干的引领下,传帮带活动积极开展。她们技术精湛、态度谦和、指导耐心,深受工友们信赖。通过面对面、手把手传授机电设备、仪器仪表检修的工作原理和故障排除方法,大家逐步从“会用”转变为“会查”“会修”,人人都练就了“快、稳、平、准”的过硬本领。
“在平凡中争创佳绩,在岗位上成就自我”。潞安化工集团常村煤矿女职工创新工作室团队将技术创新融入日常,凭借专业与坚韧,把每次挑战当作成长的机遇,用勤奋和智慧化解一个个难题,用实际行动诠释巾帼担当。
来源:长治日报
编辑:贾霄星
相关文章:
工信部电子知识产权中心发布 《生成式人工智能全栈技术专利分析报告》04-01
8年获9项国家专利!“创新之花”在潞安化工常村煤矿竞相绽放04-01
MVST美股盘后涨28%04-01
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 赋能乡村全面振兴03-31
开源模型加速构建智能生态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