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华工商时报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引发人们对中医药产业以及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关注。《意见》提出,以提升中药质量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体制机制改革为保障,形成传承创新并重、布局结构合理、装备制造先进、质量安全可靠、竞争能力强的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将其保护好、发掘好、发展好、传承好,不仅利于我们自己以及子孙后代,而且利于人类社会,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前中医药高质量发展面临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中药材的质量标准与把关问题。
药材好、药才好。在今年“3·15”晚会前,药智网整理了2024年药品质量不合格的数据信息,共发现735批次不合格药品,其中中药材质量问题突出,2024年中药材质量不合格批次占总药品质量不合格批次的比例达到近四年最高。
深析中药材质量问题后的隐忧,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第一,野生变家种、品质出现一定的差异;第二,对中药材的“道地”属性缺乏尊重,把一个本就局限于某一个地区才能生长出优良品质的中药材品种在很多地方种植;第三,过早、过晚采收,炮制工艺不规范,都可能影响药性;第四,种植过程的质量把控缺乏监督;第五,收购、储存保管不善,很多中药材采收后往往没有晒干就急于出售,或为了省事,把前面晾晒的足干货与后面晾晒的含潮货混拌一起出售等。
中药材高质量发展,需直面中药材质量问题后的隐忧,更需多方引导,协同发力,共同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据《意见》,要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利用。加大中药资源保护力度,研究修订《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加强药用野生动植物物种就地和迁地保护。的确,中药材的高质量需充分尊重中药材的“道地”属性,如东北的人参、安徽九华山的黄精等都是药材的原产地。
据《意见》,规范珍稀中药资源开发利用,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突破一批珍稀中药资源的繁育、仿生、替代技术。与此同时,发展中药材现代种业,研究制定中药材种子管理办法。以福建金线莲为例,金线莲经种子繁育、野生林下仿生种植,其不仅成本高、周期长而且种植过的土壤第二年无法再种植,但市场上各种瓶装用培养基快速培养的金线莲较多,相反,高标准野生仿生种植培育生长出来的高质量金线莲却难以被识别被认可、价格也难以被接纳。面对此类困境,亟待政策进行有效的激励与引导。
据《意见》,推进中药材生态种植养殖。因地制宜发展林草中药材,依托符合条件的林场发展生态种植、野生抚育、仿野生栽培,健全中药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拓宽实现路径。野生中药材稀缺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未来发展生态种植、野生抚育、仿野生栽培,将是一个重要的方向。对于野生中药材稀缺问题,业内资深中医有不同视角,他们认为,中药方剂应向“小小方”的方向发展,“小小方”不仅同样有效,而且能节约大量的中药材,善用中药材,确保中药材的价格,才能保障中药材的高质量种植培育。
让中药材市场优胜劣汰,才能真正保护中药材高质量发展,保护中医药行业长远健康发展。业内人士呼吁,当前中药材质量提升亟需监管部门、生产企业与社会各界协同发力,管理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重点区域、企业、品种的专项督查,生产企业应从自身抓手建立全生产线的质量管理SOP,共同构建“从田间到临床”的全链条质量保障体系,确保人民群众用上放心药、安全药。
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还需多方引导规范,《意见》发布正当其时,期待逐步落实。
相关文章:
岐黄校园行|小学校园刮起“中医旋风”,神农故事点燃文化热情04-07
金融“活水”浇灌培育新质生产力04-07
中医药高质量发展需多方协同发力04-07
事关金融纠纷调解!三部门发布意见 无正当理由不配合调解金融机构将被限期整改04-03
清明寻药香巧手承国粹!青岛上清路小学开展中医药文化体验进校园主题活动04-03
沈晓明:高标准高质量做好巡视工作,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一严到底04-02
广元医药健康产业招商推介会展现强大吸引力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