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是侵犯名誉权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10 14:58:56    

侵犯名誉权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诽谤:

散布虚假信息,损害他人名誉。这包括通过社交媒体、博客或其他平台发布关于他人的虚假内容。

侮辱:

使用侮辱性语言或行为贬低他人,包括公开羞辱或嘲笑。这可以通过言语、书面文字或行为举止等方式进行。

不实报道:

媒体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发布虚假信息,损害当事人名誉。这涉及新闻报道严重失实,导致他人名誉受损。

恶意传播:

行为人明知信息虚假,仍然故意传播,导致他人名誉受损。这包括故意捏造事实或过失传播虚假信息。

特定对象的侵害:

被侵害的对象应当是特定的自然人或法人。如果没有特定的人,则不存在所谓的受害人。

损害后果:

侵犯名誉权的行为必须造成被侵权人名誉上的损害,如社会和他人对其品德评价的降低。

主观过错:

侵权人在主观上必须有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故意是指明知行为会造成损害,仍然追求结果发生;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行为可能造成损害,但因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导致损害发生。

在具体案例中,法院会根据上述要件综合判断是否构成侵犯名誉权。例如,刘 使用P图处理的张艺兴“遗照”图片,并配文“奠”“永远怀念一路走好”,被认定为对张艺兴人格的侮辱,构成名誉权侵权。

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应尊重他人的名誉权,避免散布虚假信息或使用侮辱性语言。如果发现自己的名誉权受到侵害,可以及时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相关文章:

犇犇帮帮团|“好评返红包”领到10元优惠券,消费者起诉商家欺诈04-08

买书变租书:苹果在美国遭遇 50 亿美元诉讼,Apple Books 被控虚假宣传04-03

演员朱一龙案,判了!04-01

凯里市联合整治中草药市场乱象 筑牢用药安全防线03-31

托马斯·巴赫当选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03-20

“高补贴”“高奢品”?小心仓播里的这些套路03-19

虚假报案去哪里01-16

诈骗骗术有哪些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