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金观平:“一增一减”做好民企融资服务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07:24:00    

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是服务实体经济的内在要求。中国银行业协会联合全国工商联近日发布《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倡议书》,号召银行业金融机构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护航民营企业发展,进一步做好民营企业金融服务。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有效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等方面作出具体部署,这为金融业扎实做好支持民营企业服务指明了方向。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92%以上,占小微企业的比重更高。乘着改革开放东风,我国民营小微企业在金融活水的持续润泽下茁壮成长,在繁荣市场经济、扩大就业、推动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也要看到,民营小微企业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由于规模小、缺少信用记录和抗风险能力弱,民营小微企业在传统金融机构参照综合评估授信的模型下,很难得到充分的信贷支持。个别小微企业为填补资金空缺,选用民间高息过桥借贷,虽然资金周转问题暂时缓解,但新增融资成本为后续发展增添了不确定性。

在我国社会融资总额中,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仍然占据主体地位,银行贷款仍然是小微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在这种背景下,只有减轻民营小微企业融资负担,才能助推其轻装前行。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必要在“一增一减”两个方面下功夫,破解民营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

“一增”,即在相关机制和政策的引导下,使增量信贷资金一视同仁惠及各类所有制企业,努力做到应贷尽贷、应续尽续。自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去年启动以来,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走访企业超5000万户,授信总额超10万亿元,对民营小微企业的融资拉动作用十分显著。但金融支持民营小微企业仍不能松懈,相较于首次借贷,续贷更是其资金周转的生命线。针对不同企业经营情况,金融机构应考虑企业面对的具体困难,综合评估企业的还款能力,完善续贷产品功能,并建立健全相关管理机制,统筹好不良容忍、绩效考核和尽职免责的关系,切实为信贷人员松绑减负。

“一减”,即减少信贷的中间环节,努力使民营企业得到更多实惠。实践中,由于银企沟通渠道不畅,小微企业的“短小频急”用款需求无法及时满足。针对这类情况,金融机构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加快信贷服务精准触达企业。在贷前,通过大数据挖掘企业信用记录、借款人资产负债结构等信息,为授信额度提供参考。在贷中和贷后风险管理环节,应充分发挥金融科技赋能作用,推动银行降本增效。

此外,还要继续完善财政奖补、保险保障等配套政策,打造民营企业股、债、贷等多元化融资渠道,助力民营小微企业强韧性、添活力。要看到,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将反哺金融市场,为银行机构创造巨大的展业空间。二者相互促进、双向赋能,将更好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 金观平

相关文章:

建立60余项相关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国家碳计量中心(广东)“撑”“双碳”04-08

上海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月启动,将开展金融、科创等十大主题活动04-08

企事录04-08

经济日报金观平:“一增一减”做好民企融资服务04-08

IPO审核“中止”,小米汽车供应商在等米下锅04-07

山东高密:“三向奔赴”促成果落地开花04-07

北交所药企年报相继出炉,分化中孕育新增长极04-07

胖东来:拟起诉宋清辉,索赔不低于 100 万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