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险!95岁老太剧烈抽搐、高热寒颤,医生:此病一发生就是危重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3 09:22:0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曹露婷 通讯员 孙敏慧

体温38.5℃,腹痛,恶心呕吐……近日,95岁的陈奶奶被120转运车送入杭州市中医院的急诊抢救室。消化内科值班医生触诊右上腹时,老人的身躯突然剧烈抽搐出现了腹痛、寒颤高热、黄疸,是急性梗阻性胆管炎的征兆。

超高龄患者

多项疾病“祸不单行”

CT影像显示,胆总管明显扩张,胆总管下段可见结石梗阻。然而,95岁高龄、冠心病史、慢性肾功能不全,任何一项都足以让手术风险爆表。

这次手术需要采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95岁超高龄患者生理性器官萎缩、心肺功能不足,基础疾病等都会影响最后的效果。此外,超高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普通人群升高3-5倍。

幸运的是,在脾胃病科(消化科)主任叶蔚团队努力下,手术最终成功。

容易被忽视的器官

危害无穷

急性梗阻性胆管炎属于胆管炎的危重类型,是指胆组织遭遇重大“危机”。胆位于肝脏的下方,相较于“心肝脾肺肾”等,存在感并不是很高,因此常被称为“沉默的劳工”。

然而胆囊是储存和浓缩肝脏分泌的胆汁的地方,在人体的消化、吸收、免疫和维护人体内环境平衡等各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胆系疾病包括胆囊炎、胆结石、胆管结石、胆管癌、胆囊癌等,发现胆系疾病要及时治疗,否则严重成癌症后,死亡率极高。

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是胆常见的疾病,平时没什么感觉,一发作就是要命的胆绞痛,严重的犹如女性生产时的痛。我国胆囊结石的发病率达8%-10%,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呈进行性上升趋势。

肝脏产生的胆汁在胆囊内贮存和浓缩,进食后,胆囊受激素调节,排出胆汁,胆汁对食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任何影响胆固醇与胆汁酸浓度比例改变和造成胆汁淤滞的因素都可能导致结石形成。胆结石的高危包括肥胖症、糖尿病、肝病或快速减肥、口服避孕药、怀孕、有胆结石家族史等。

胆囊炎

90%~95%的胆囊炎由胆结石引起。胆结石一旦在胆管内梗阻或嵌顿,易造成胆汁淤积、受压部位黏膜受损,继而出现细菌感染,是胆囊炎的主要发病原因。症状常表现为右上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可向右肩背放射;深呼吸或体位改变易导致疼痛加重,患者往往习惯右侧卧位缓解疼痛;伴有发热,体温通常在38.0℃~38.5℃之间,高热并不多见。

急性胆囊炎诱因

胆囊炎可分为慢性和急性,当一时间大量摄入脂肪,刺激胆囊强烈收缩,以求迅速调集胆汁,平日里因症状不明显而被大家所忽视的胆囊结石堵塞了胆汁的出口,使得胆囊内压增高、黏膜受损,引起胆囊炎急性发作。此外,一些大手术后或烧伤也是急性胆囊炎的常见诱发因素。

想要胆囊健康

坚持这些好习惯

医生介绍,首先保持合理的饮食与生活习惯:低脂饮食,减少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增加膳食纤维(如全谷物、蔬菜);规律饮食,一日三餐规律饮食可以促使胆囊定时收缩、排空,减少胆汁在胆囊中的停留时间,防止形成结石;多饮水(每日≥1500ml),促进胆汁排泄;控制体重(肥胖是胆石症危险因素)。其次要定期体检,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腹部超声筛查胆结石、胆管扩张。有胆石症家族史者需提前至30岁开始筛查。此外,高风险人群如胆石症患者应定期复查超声,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饥饿,防止结石移动引发胆管梗阻。如出现发热、腹痛或黄疸时,立即就医,避免因感染恶化。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什么是雷暴哮喘?哪些人是高危人群?一文了解04-13

惊险!95岁老太剧烈抽搐、高热寒颤,医生:此病一发生就是危重04-13

中国援冈比亚医疗队开展巡诊活动04-12

关注更年期|怎么才是爱自己?我怎么和更年期的我自处?04-10

邢少云:我决定留下来,守护这群人04-08

2+3健康服务包丨糖尿病与肺结核:一对难缠的“姐妹病”04-07

胎盘早剥,生死时速 ——济阳区中医医院产科成功抢救一例胎盘早剥患者04-03

第1000例!宝山这家医院在显微镜下“绣血管”,专治头晕手麻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