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开医药学术腐败的遮羞布?重庆30余名医务人员主动上交“讲课费”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11:07:00    

近日,重庆市北碚区纪委监委通报,发现部分药品供应商为维系与临床医生、科室主任的关系,同时为了推广公司药品,长期以“讲课”的名义,组织相关人员参与会议活动,变相进行利益输送。受监督影响,全区30余名医务人员主动上交“讲课费”。

该事件一方面反映出重庆市北碚区在医药反腐领域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也彻底撕开了医药领域“学术外衣”下隐秘的利益输送真相,在大快人心的同时,也折射出医疗行业反腐向深水区挺进的坚定决心。

“讲课费”这个词对于医生来说并不陌生,本是医疗界的惯例。自医药反腐深入推进以来,各地不少医院均要求清退“讲课费”,还有不少学术会议宣布取消、暂停“讲课费”。

实际上,学术推广从来就不是禁区。国家卫健委在《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有关问答》中明确表示,规范开展的学术会议和正常医学活动要大力支持、积极鼓励。医务人员按照相关规定讲课并收取讲课费无可厚非,也是对医生专业能力的认可,我们需要警惕的是明显超出正常标准,或图谋不正当利益的“讲课费”。

比如在北碚区纪委监委通报的案例中,药品供应商假借“讲课费”名义行贿赂之实,以达到为企业谋利或是维系关系等目的,成为企业和医生间“不可言说”的灰色利益输送渠道之一。

北碚区案例的典型意义在于,它揭示了医疗腐败已从赤裸裸的现金回扣,升级为更具隐蔽性的“软性贿赂”,这种“雅贿”模式在学术会议、科研合作等合法外衣掩护下,大行其道,形成了系统化的利益输送网络。

这种以正当劳务或讲课报酬出现的“讲课费”,实质是医药回扣的巧妙变种:药品供应商将商业贿赂包装成学术劳务报酬,医务人员以知识输出之名行利益交换之实,而双方交易的标的,就是医务人员手中的处方权。值得庆幸的是,北碚区通过精准发现“假讲课真输送”的新型腐败手段,打破了医药勾结的隐秘路径。

当药企的“讲课费”与医生的处方形成默契,达成个人利益的丑陋勾连,最终买单的是国家利益和患者钱包。

此次医务人员选择主动清退,既反映出“红脸出汗”成为常态,也印证了医疗领域“受贿行贿一起查”的治理逻辑正在显效。这种由“被动查处”转向“主动纠错”的变化,正是反腐败斗争从治标向治本深化的重要表征。

医药反腐没有终点,从“不敢腐”到“不想腐”,需要经历“不能腐”的制度锻造。单纯依靠医务人员道德自律难以根治顽疾,必须构建“医药-医保-医疗”三医联动的治理体系:在供给端完善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制度,压缩寻租空间;在监管端建立医药代表备案制与学术活动备案制,实现资金流向全程留痕;在需求端推进薪酬制度改革,让医生的价值通过阳光收入来体现。

只有深入行业各个细枝末节,将灰色利益链连根拔起,才能还医疗行业以一片清朗。笔者深信,这场持续深化的医疗反腐风暴,终将为构建“亲清”医商关系及和谐的医患关系,打开新的窗口。

来源:光明网重庆频道

相关文章:

感受活力丨“听说读算”样样精通 人形机器人手巧“心”也灵04-13

尹弘会见上海实业集团董事长冷伟青一行04-12

应对极端大风,每分每秒都不放松 | 新京报快评04-11

撕开医药学术腐败的遮羞布?重庆30余名医务人员主动上交“讲课费”04-11

美股异动|新冠肺炎疫苗的有效性遭怀疑 诺瓦瓦克斯医药(NVAX.US)一度跌超25%04-10

全国首例过度医疗公益诉讼案:125份病历中113份存在过度医疗04-10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就近期涉军问题发布消息04-10

社评:关税讹诈唬不住中国04-08